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卧冬河村土地股份制经营效益高 4.14
http://heihe.dbw.cn   2009-04-14 10:19:23

  东北网黑河4月14日讯 2008年的初春,爱辉区二站乡卧冬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兰清根据村里实际情况,热心倡导土地集约经营,一部分农民积极响应,自愿联合走互助合作之路。成立种植业协会,推选高兰清当会长。这个有36户、3240亩土地入股的股份制“小联合体”,经过一年的摸索实践,彰显优势,成果丰硕。2008年小麦喜获大丰收,平均公顷产0.5万公斤,扣除生产成本,每户股东纯收入2.8万元,人均纯收入7411元。卧冬河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做出样板,提供了经验。

  探索土地经营新路

  地处深山区卧冬河村的土地,大部分比较集中,由一家一户分散耕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很难致富。突出的表现为:土地过度分散,增加经营成本。有的农民承包地离村十几里,甚至几十里,承包的几十亩地分成六七块不便机械作业,种地成本高。有的农户把数量少的远地弃种,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又减少农民收入。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增产不能增收。在粮食销售上,村民各自单独出售,没有一个统一的销售群体,商贩给多少算多少,好粮卖不上好价钱,从而造成增产不增收。生产规模小、品种杂。农民各种各的地,随意性大,全村53户种几个品种,每个品种都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很难卖好价。部分村民科技种田本领低。施肥、喷药,人家咋着咱咋着,经营管理粗放,粮食产量低、质量差。

  不改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格局,实现不了土地规模经营,就建不成现代农业。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高兰清多次走访村民,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乡农业中心驻村蹲点,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反复讨论研究改革土地经营的措施办法,找准享受国家强农惠民政策的切入点,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合理布局、连片种植、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发展新思路。成立种植业协会,实行股份制。具体是:村民自愿土地入股、管理实行“八统一”,即统一购种、统一贷款、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按劳取酬,按股分红,自负盈亏。

  土地入股在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远处土地和近处土地经营成本问题;质量好的土地和质量不好的土地收益问题;茬口不同的土地倒茬问题。于是,高兰清组织召开建村以来最长的一次全体村民大会,历时7天时间将问题逐一解决。经过积极稳妥的推进,最终有36户土地分散、机械能力弱的村民入股入会,入股土地面积3240亩。春天在北安一次性购进优良小麦种子8.65万公斤,雇用种地大户的大型机械进行统一耕种。

  股份制经营获高效益

  经过一年的实践,土地股份制经营成果显著。产量大幅提高:连片种植的3240亩小麦,创造平均亩产333公斤,公顷产5000公斤的历史新高。降低油料及运输成本:每亩地减少运输成本、降低油耗18元,减少机械磨损2元,减少劳动力开支20元,即每公顷土地节约成本600元。测土施肥增效节支:针对测量土壤成分,有针对性合理施肥,每公顷土地节省肥料100公斤,折合人民币400元。科学管理上水平:在农药喷洒、田间管理、深松整地、精耕细作等方面,每公顷可增产200至400公斤,折合人民币600元。劳动力转移增收。连片种植后,全村增加剩余劳动力18人,有计划的组织转移,每名外出务工人员年增收近万元。

  综合计算,土地入股的农民比没入股的农民每公顷地平均增收1600元以上,入股的人均收入比过去增加近3000元。土地入股经营模式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目前村民张罗土地入股的很多,积极性很高,今年卧冬河土地入股面积达到8000亩,占全村土地的90%以上。

作者:郝卫校 赵德岩 朱晓宏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