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3月26日讯 初春时节,穿行在爱辉区的乡村沃野,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公路的变化: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取代了昔日的乡间小路,穿起了散落的村庄,穿起了农民的梦想和希望。
2008年,爱辉区公路建设和改造里程256.4公里,覆盖全区11个乡镇、34个村屯,初步形成了西部环线相通、东部纵向联网、干线带村路、村村通畅的公路网络。
科学规划构筑出行优质路
规划立项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首要环节。
为实现“合理规划、科学部署”的总体要求,爱辉区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实地调查全区范围内的农村路网、路况结构,编制《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大纲》。在项目安排上,向民族乡镇、贫困乡镇和山区乡镇倾斜,重点建设便民路、对接路和循环路,优化路网布局。区委、区政府与交通部门、乡镇分别签订责任书,制定了奖惩办法。
公路建设资金筹集很是关键。为了使公路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全区项目村纷纷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自愿捐献修路款。除了用好省、市补助资金,发动群众捐资以外,这个区还采取把农村公路建设与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采取捆绑式建设的方法,发挥投资的最大效益。
强化管理为民修好放心路
爱辉区公路建设部门把重点放在了管理上。如何使每一条道路都成为优质路、放心路?为了确保每一条道路的工程质量,爱辉区交通局完善了“政府监督、建设单位负责、工程监理、企业自检”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规范了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加大了对施工现场重点工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加了质量检测频率。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禁资质不够、资信等级不足的施工单位参加投标,对符合要求的建设施工单位进行资信登记审查,建立质量信誉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在受益村屯挑选4名质量监督员,对工程实行全程监督,并与村屯签订管养协议,建成后的公路将由受益村屯负责管养及保洁工作,延长农村公路的使用期限。
全民建设倾情铺就致富路
爱辉区上马厂乡新曙光村远离国道,村子四周群山环绕,村内地势低洼,出行极其不便。该村的大豆和大蒜、黄烟、人参等经济作物常由于交通不便,卖不上好价钱。听说今年要修路,村民们都情绪高涨,只要修路需要,都无条件支持。目前,在区、乡两级政府和群众的努力下,修路的资金已部分到位,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料。
去年秋收时节,这个区西峰山乡新峰村和新西村100多名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整修农田道10余公里。年前,该乡又组织村民清理路面积雪,为今年通畅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在爱辉区,“修路致富、致富修路”已成为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自觉行动。今年,全区将建设农村公路207公里,农村通畅率达到80%,一条条连接富庶与希望之路在不断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