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题目,有的人会认为这是瞎扯,中国人怎么会忘中国字呢然而笔者也并非杜撰,此乃笔者参加一人才交流会时发现的现象:填一张招工登记表,不是不会写,就是写错了,叫人看得真是尴尬。
带着这个问题,自己想了5个单词,有意地想考一考初中二年的孙子,如尴尬、愚蠢、丑陋、奢侈、旮旯5个词都怎么写,没想到孙子想了近15分钟,才写对4个字,按百分制也不及格。奶奶说别难为他了,现在谁还用笔写汉字,都高科技了,电脑里要啥有啥,还写啥字呢?你看现在谁还写信?老伴说的极是,但我想虽然我国进入科技信息社会,不少人一提汉字,就理直气壮地说我会电脑。可他忘了,那是键盘打出来的,跳到屏幕上才成了汉字,那是电脑程序,并非你写的汉字。一个人基本功是看家的本事,中国人不该也不能遗忘中国字。
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年国人读书者下降,上网者增多,这也是文化水平书写汉字下降的一个原因之一。连电视字幕和广告上也频频出现错别字、同音字,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最近听说机关有个年轻人因长期使用电脑打字,在党校学习汉字书写应试中发生心理恐慌去看医生,心理医师讲此症为“电脑失写症”。电脑的普及,给文秘工作带来快捷,加之国际交流频繁,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大批外来词冲掉了一些汉字词,而网民们又大多是求快捷、求幽默的年轻人居多,类似“MM”、“GG”的替代词大行其道,才使一些汉字变得生疏起来。君不见有些人对汉字只会认、不会写,字的轮廓在脑海中盘旋,就是觉得写也不像,下不了笔;有的是提笔忘字,只好去查字典;有懒惰的干脆将不会写的字,就像小学生似的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中夹杂着拼音,给一些看材料文字的带来麻烦,虽懂其意,但那个汉字的神韵和意境却完全变了味。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祖传的艺术,在电脑ABC转换中文之时,不要忘了手写汉字。先进的科技代替不了祖传的艺术,人生在世有了“饭碗”,才有谋生本领,一旦我们离开电脑,照样能用手书写出最美的中华汉字。让我们不要遗忘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汉字,人人都掌握写好汉字的过硬本领,为发扬中华文化,造就一个人文的美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