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3月18日讯 近年来,红星农场把“一区一品”作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在政策、资金、信息和订单等多方面的扶持下,突出畜牧业、农业、加工业、特色种植等多种项目,并依据地缘及资源优势,加强了专业区组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职工增收。农场第三作业区以王焕针为样板,组织广大职工发展狐、貉特色养殖,目前全区的狐、貉存栏已达2700只,可实现纯收入50余万元;第七作业站以姚启涛为样板发展獭兔生产,如今从业户已达179家,獭兔总数达5300余只,可获效益30余万元;第二作业区职工孙兆东投资10万元建成一座年加工能力100栋的“立丰”牌大棚骨架加工厂,可创产值70万元,同时安置了18名下岗职工;第六作业站职工张效财投资30余万元建了一座日加工能力达100吨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年创产值180万元。
为鼓励职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今年,农场加大了扶持力度。对新建的个体工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农场给予2~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饲养狐貉、貂、獭兔和大鹅的养殖户,农场为养殖户优先选择饲养场地,并对资金不足的养殖户由农场与银行协调贷款。与此同时,农场工会还筹集了非公有制专项发展基金,专门扶持职工用于新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目前,红星农场以“一区一品”为特征的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4.5万亩,特色种植品种达24个,特色饲养种类达11个品种,特色加工12户,全场非公有制经济可为职工增收2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