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职教中心2006级针灸推拿班学生李阳松,在风雨中为亲人撑起一片蓝天,用大爱和坚忍谱写了一曲亲情和谐与奋进的颂歌,日前,他被黑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选为首批“孝老爱亲”模范。
李阳松父亲去世多年,没有工作的母亲患有胸腰段椎骨结核。母子相依为命,靠低保度日。社会上各方的慈善捐助,成为他们一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后来,他和同样处在经济拮据、身患疾病的二舅及儿子、三舅共五口人,一起居住在只有9平方米的斗室里,共同与贫困抗争着。李阳松虽然只有十几岁,却有着顽强的自强自立精神,为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他早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李阳松上小学时,母亲姜占敏因急火攻心导致偏瘫。他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把妈妈抱到屋外晒太阳,晒够了,就背着妈妈出去走一走,看看街景。
2006年3月,他二舅突发脑出血。他母亲当时身体状况不佳不能到医院护理,临近中考的阳松毅然请假到医院护理舅舅。40多天里,他寸步不离地守候在病床前,经常彻夜不眠。为防止失去意识的舅舅抓伤自己,他有条件睡觉时,就睡在舅舅的病床下面。
为了分担母亲的家务负担,小阳松早在9岁时便开始学着做饭。一次被油烫伤留下的伤痕至今还在。
阳松现在就读的黑河市职教中心位于市郊,学校要求学生中午在学校食堂用餐。他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只买食堂的馒头。后来食堂只卖花卷,一个5角。为了节省饭费,他到校外饭馆去买3角钱一个的馒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松每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有遗弃的易拉罐、矿泉水空瓶都捡回家来,积攒起来出售给收购者。2007年8月,他以母亲的名义从街道申请到一个街道清扫员工作岗位,每天都利用中午或晚上的空余时间,清扫600余米的街道。用其辛勤的劳动,为家庭增加了一份经济收入。
如今,他们一家搬进了廉租房,民政局和社会的慈善关爱,给予他家的物质帮助,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他怀着感恩之心,更努力地学习、尽孝。
阳松心里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用自己的劳动收入,给具有缝纫技术的妈妈买一台缝纫机;二是由妈妈经手购买好多衣服,还给这些年给予他家温暖的爱心慈善超市,以帮助更需要关爱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