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陈喜良的黑土情结 2.19
http://heihe.dbw.cn   2009-02-19 09:45:45

  陈喜良从农村考入令人羡慕的省城,在省城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工作,从一般职员到工会主席、大学讲师、哈尔滨市电信局的分局长。他曾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跃跃欲试到南方创业,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在别人眼里一直“不安分”的他,终于回到故乡用借贷的形式买一些荒地开荒种地,最终成立了良山农场。

  运筹帷幄

  今年50岁的陈喜良出生于嫩江县。1975年高中毕业后的他,响应号召来到塔溪乡插队落户。成为一名农民的他,吃苦耐劳,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恢复高考时,陈喜良又幸运地考入黑龙江省邮电学校。

  就读于省邮电学校的陈喜良,品学兼优,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哈尔滨市电话局工作。陈喜良凭着自己的质朴,30岁便成为省邮电职工大学工会主席,1993年后先后担任哈市动力、香坊等区电信局局长。

  事业上一路攀升的陈喜良,1996年回嫩江探亲,正赶上“五荒地”拍卖,他多方筹措资金,以借贷的形式凑足200万元,在嫩江县塔溪乡与爱辉区交界处,买下1000公顷荒地。那里当时被人们认定是黑河市的“西藏”,寓意是最艰苦、最贫瘠的地方,可是陈喜良却在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敢为人先

  有了自己的土地,陈喜良开始研究起农业。他借经常出国学习的机会参观取经,每次看到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私家农场,总是让陈喜良兴奋不已,他向朋友们坦言:我要建黑河市最大的私营农场,我也要当中国现代农民。

  想创业谈何容易,但陈喜良总是以乐观态度面对现实。1996年买下荒地后,起名为良山农场。为了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他用两天的时间骑马踏察了60多平方公里路程,从马背上下来时是被两个人抬下来的。开荒之际,他每到周末要从哈市至嫩江来回跑,有时买不到卧铺票,就坐一宿。还有的时候只好站着,到站后腿都站肿了。

  永不言败

  开荒第一年,陈喜良种了1000亩小麦,当年亩产200公斤。当看到自己用汗水和泪水开垦的荒地获得了丰收,他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将该地命名为1号地。1998年春季,陈喜良二次借款80万元,购买了种子、化肥、农药,把地播种完毕后看到小苗破土而出的他,沉浸在喜悦中。然而,天气变幻莫测,不久,一连45天的大雨把地全部冲毁。始料不及的打击,陈喜良病倒了,80万元让大雨冲走了,一时间他陷入了迷茫。在一直支持他的母亲、妻子、女儿和朋友们的再次鼓励下,陈喜良重新站起来,1999年,陈喜良尝试着将土地租出去,当年,他就回收租金40万元。

  年复一年,陈喜良用出租土地的办法,一点一点还债。直至2002年他再次雇人种地,这一次不仅喜获丰收,也还清了所有的债务。陈喜良的“心”病去除了,露出久违的笑容,他把心思全都放在了这片土地上。

  良山农场由一片荒地成为一片耕地,陈喜良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如今的农场全套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应有尽有,先进的1204大马力拖拉机、3518联合收割机纷纷在他的农场安家。为了便于通车,陈喜良还修建了20公里沙石路,架桥两座。所有这些他没有满足,有了更远大的目标,租了1000公顷地,并且计划把附近农民手中的地集中起来,成立农村合作化组织,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使农民获得最大利益。不仅如此,他还要建一个农业加工企业,形成产、供、加、销一条龙绿色食品基地。去年3月份,他的良山农场正式注册为黑河良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宋玉珠 仲 欣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