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三农”扶持服务力度,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种植业“双增”工程,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和“丰产栽培模式推广年”活动。推广使用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实施良种化工程,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鼓励农机作业合作社装备先进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农具,建设现代农机作业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农机、农技结合。以水利工程为重点,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基本农田整理工作。培育畜牧支柱产业。实施畜牧业“跨越发展”工程。依托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扩大以专业户、家庭牧场和大型养殖场为骨干的专业化生产群体,建成以“两牛一羊一鹅”为重点的养殖专业县市、区,形成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格局。大力推广先进繁育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按照差异化原则,依托优势、打造品牌、面向市场做好特色文章,努力形成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体系。重点抓好绿色食品、北药、山林产品、优质水产品等产业带区建设,搞好特色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扩大对俄农业开发面积,加速建设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以及冰雪、森林、农业、民俗、四季游,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做大一批与加工业配套、标准化程度高的主导产业,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大豆、小麦、浆果、马铃薯等四个产值超10亿元;乳品、肉类、北药、糖等四个产值超5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围绕资源优势,以项目为牵动,场县联合招商引资,集中力量做大一批大型加工龙头企业。打破行政界限,依托生态条件、产业发展要求和企业辐射能力,做大一批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业,推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抓好第二批省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做到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要求更高、效果更好。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民合作组织,大幅度提高农民参加合作社比率。落实惠农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巩固扩大场县共建成果,深入开展场县、林县、场乡、林乡共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