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资金的职工送项目,为专业户送政策,为小富即安的人送先进理念……在今年春节送温暖活动中,红星农场党委既访贫扶贫,又问富帮富,在把米、面、油送给贫困户的同时,又把另一种温暖——项目、政策和滚烫烫的话语送给富裕户,让富裕户强筋壮骨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共同致富。
农业生产“五连增”,农场涌现出一批50万元以上的种植户,怎样让这些“有钱人”“蛋”生“鸡”呢?在送温暖中,农场领导把经过考察和论证的工业项目当礼物送给他们,让这部分人在留足农业生产资金后,用剩余的钱发展二、三产业,把死钱变成活钱。第二管理区种粮大户孙兆东种地发家后,建了一个大棚骨架厂,去年效益可观。走访中,农场领导瞅着他的“钱袋子”,给他送去了用菱美无机复合材料生产垃圾箱的加工项目,这样的垃圾箱同铁制垃圾箱比,既耐用、防腐、防盗,而且成本比铁制品降低一半,高兴得孙兆东当场拍板。目前,农场共为像孙兆东一样有剩余资金的职工送去步道板、矿泉水、有机白酒、草编、粮油等生产项目20多个,其中有一半人已动心,他们投资兴业后,可“孵”出一群富裕户。
非公有制经济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投入见效快,但手里只有一二十万元“小钱”的职工却因资金“瓶颈”望钱兴叹。送温暖中,农场领导锦上添花,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当“礼包”送给了他们。投资规模10万元的职工,奖励2万元,投资规模20万元的职工,奖励4万元,投资超过50万元,农场奖励10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使一些职工一边忙着过年,一边忙着筹划“一区一品”的来钱道儿。
“小富即安”的人走在富裕与贫困的边缘,今天如果不使使劲儿鼓腰包,明天很可能就滑落为贫困户。调查走访中,农场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坐在炕头同他们唠家常,苦口婆心地解放他们的思想,用身边的典型和国内外机遇鼓励这部分人用先进的致富观念走出温饱,走过富裕,走向小康。虽没送金子,但却像“及时雨”一样送来了致富的“金点子”和强烈愿望,在寒冬里温暖着他们思富、奔富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