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近几年,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红星农场,从发展畜牧业、有机蔬菜和小城镇建设入手,跳出农业破解人多地少难题,使剩余劳动力靠养奶牛、种菜,打工,端上了就业的饭碗。
虽然耕地有限,但却水草资源丰富。为了引导和支持职工端上畜牧业的饭碗,农场为养殖户提供贷款和饲料地,建奶牛小区,奶牛舍饲超过10头,每户奖励1000元;奶牛存栏超10头,购买榨乳器,每台奖励1000元,而且完善农场、管理区、居民组基础设施建设,防疫、检疫、交奶、治病、配种、购买饲料六不出队。目前,全场奶牛存栏6450头,鲜奶产量17840吨,1500多名职工端上了养奶牛的饭碗,每人年收入2万多元。
以菜为主发展劳动密集型的高效经济作物,是农场为百姓提供就业饭碗的成功探索。种植常规作物用人少,但亩效益低,而蔬菜种植虽用人多,可亩效益却是麦豆等常规作物的10多倍,既增加了土地产出,又安排了剩余劳力。目前,农场有机蔬菜基地季节用工1300多人,有机蔬菜加工企业常年用工600多人,每人年收入万元左右。
小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为既不养牛又不种地,而是靠“卖手腕”的打工者提供了“铁饭碗”。以前,很多本场职工都跑到外地盖楼房、修公路,吃苦遭罪不说,还挣不了多少钱,而现在,农场每年好几栋楼房拔地而起,加上公路建设,每年用工量达三四百人。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看准了这个商机,纷纷学起了瓦工、刮大白、装修等手艺,在家门口轻轻松松“卖手腕”,每年挣个几万不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