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2岁的杨常森老人曾在大西江农场机务排、晒场等岗位工作,一直以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在全场家喻户晓。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他的热情和执着,自2005年7月任大西江农场管理区第一居民组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兼任校外辅导员以来,就是领导心中的“好帮手”、孩子眼中的“老伙伴”、老伴眼中的“孩子王”。
“杨常森老人可真不简单管教孩子有高招,不服不行。”管理区书记称赞道。杨常森老人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以前也没从事过教育工作,但他以一名合格的党员严格要求自己,把精力全部倾注于社区内的青少年成长上。“没条件,咱可以创造条件嘛!”老人不服劲地说到。他一边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一边对社区内103户家庭了解详细情况,将全组33名学生建立了个人档案,不仅载有姓名、性别、年龄等,还有学习成绩、主要特长、家庭条件等近20项内容,为开展针对性工作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杨常森老人对工作那是没的说,对孩子更是教育有方。上小学四年级的晓彤是社区内的留守儿童,寄宿在一个远方的叔叔家,平时住校,每两个星期学校才放一次假。所以,晓彤大部分时间住在学校,这也为他去网吧打游戏提供了机会。杨常森老人得知后,积极与晓彤老师联系沟通,了解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思想上开导教育,耐心地做晓彤的工作。“以后放假经常来杨爷爷家,有事你尽管吱声,”爷俩关系非同一般。渐渐的,晓彤不仅不再去网吧,而且变得懂礼貌、有爱心了。做档案调查时,杨常森老人了解到刚上初一的新宇、小山等4名学生家庭非常困难,家里无力再支持上学,即将面临辍学。这可把老人急坏了,“不管怎么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于是,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领导,先后来到4名学生家进一步了解情况,农场在耕地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00亩作为扶贫地,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孩子们又高高兴兴地回到学校。
杨常森老人经常扎在孩子们堆里言传身教,老伴说他返老还童都成了“孩子王”了。每逢学校放假,他就领着孩子们到多功能活动室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把自己四十多年在北大荒的工作、生活、所见所闻和老一辈英雄事迹生动的讲给孩子们听。四川地震发生后,杨常森老人家里虽然不富裕,还有体弱多病的老伴,但他积极主动捐款捐物。他还积极组织社区内的孩子们开展“我为灾区献爱心”的捐款活动,教育孩子:“我们捐的钱虽然不多,但对灾区的孩子们很重要。这是我们献爱心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零用钱:五角、一元、两元、五元……,30多个孩子捐了大约100多元。平凡中见真诚,无私中见爱心,杨常森把一名北大荒人特有的爱全部奉献给下一代,助雏鹰添羽增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