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找到成功的方法。
欧美人常说,“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表示他们对所做事情的自信和执着。刘墉在他的《你一定能成功》的书里披露,他年轻时曾把这句话作为自己争取成功的遵循,结果获益匪浅。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绝不是自命不凡或自以为是,更不是拒绝他人劝说的挡箭牌。它的要义在于体现一个人的清醒、求是和坚定,即明确自己需要什么,要达到怎样一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一定是根据他个人的具体情况,经过扬长避短的筛选做出的。刘墉在备考大学时,根据自己搞社团、参加演讲,影响了功课,中间又因病休学一年,成绩很“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打好基础、稳扎稳打的备考计划,在实际操作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此相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能看到一些人不善于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不明确究竟追求什么,做事时不是信马由缰地做到哪儿算哪儿,就是蚂蚁过河——随大流,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推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克服“从众心理”。和刘墉一起备考的同学中有的不顾不能精读课本的弊端,一味地迎合模拟考,在模拟考上得到了高分;有的到老师家补习,凭着老师“放水”(把学校将考的题先做一遍的做法,在学校里傲视群雄。刘墉顶住来自他们的“压力”,坚持按自己的“进度”学习,使自己在高考前有时间把要考的课程全面地看了一遍,为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老话说“常回头的人跑不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一辩证思想,一个人在成功的赛跑中,什么时候跟进抑或领跑,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冲刺,只有掌控好自己的节奏,才能取得最佳的结果。
要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进行到底,最根本的是要咬定目标,锲而不舍地把要做的事情做到底,不获成功,绝不放弃。刘墉由于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进度备考,影响了模拟考的成绩,对此同学嘲笑他,老师骂他,可他就是不改初衷,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而那些名列模拟考前列和坚持到老师家补习的同学,有很多反而失败了。推而广之,一个人、一个企业(集团)、一个地区,要冲击一个大的目标,也必须学会正确面对来自上下左右的冷落和质疑,才能做成事、做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