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黑河文化街繁华地段的“五星服务社”,几年来门前一直放着一至两个自行车打气筒,旁边一块白色长条薄板上的“免费打气”四个红色大字,鲜明醒目。笔者由于经常骑自行车从该店门前经过,成为受益者。
最近读了《大众商务》第11期刊载的一篇题为《农村商店经营四招》一文的摘要中,把“放个打气筒”列为第一招提了出来。
文章说:“现在农民赶集、外出,或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电动车,免不了走到半路车胎撒了气。在店里放个打气筒,不费事,却方便了过往的行人,自然会吸引不少顾客。”所言极是。“五星服务社”生意一直比较兴旺,一定与此举不无关系。
该店可以看出领导人的高明。一是国家级的商务刊物刚刚在提倡,而我们边城已有店家这么做了好几个年头了;二是文章说“在店里放个打气筒”。我们身边这位店家的做法更高一筹,盛夏把打气筒干脆放在店前台阶上或靠在路牙子上;数九寒天时节,怕气温太低使打气筒功能受损,有时放在二层门不开启一侧的夹空之间,使路人既隔着玻璃可见,又取之十分方便,一片苦心十分可贵,感人。
经商讲究商德。透过门前所放打气筒之举,顾客、路人从这个侧面切实感受到这个商家的气度、情操,拉近了与顾客之间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