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黑河市少数民族事业蒸蒸日上 12.26
http://heihe.dbw.cn   2008-12-26 10:16:11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我市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进入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好时期。

  2007年,全市少数民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4329万元,同比1990年增长了297%,年均递增6.1%;人均纯收入3294元,同比1990年增长了173%,年均递增9.7%。

  巩固主导产业

  黑河市是农业大市,全市少数民族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1984年,黑河市民族地区全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独立进行农业生产。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经济格局。

  加强民族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近几年,先后建设了一大批堤防护岸、节水灌溉工程。2004年至2007年,少数民族乡村组建了新型农机合作社8个。目前,全市少数民族乡农机装备力量不断加强,农业机械拥有量6426台(套)。

  免征农业税,无偿赠送农业机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粮食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使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高涨。2000年,我市民族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方向发展。现如今,这些项目已成为我市民族乡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依托边境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在爱辉区四嘉子满族乡、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长发满族村建起了高效节能温室13670平方米、蔬菜科技园1万多亩,每年向俄罗斯出口蔬菜700多万吨成为黑河市重点蔬菜出口基地

  发挥区域优势

  按照我省“畜牧半壁江山”的发展目标,我市少数民族乡出台了发展畜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为畜牧养殖业提供资金保证。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为发展畜牧业发展共贷款1000多万元。2002年至2004年,国家采用“放母还犊(羔)、放羊还绒”的优惠政策,给我市4个人口较少民族村的少数民族投入畜牧发展资金583万元。

  近几年,我市少数民族乡为发展畜牧业积极招商引资,2001年,新生鄂伦春族乡争取到辽宁客商投资50万元,建成鹿茸中草药加工厂,年产值可达100多万元,年利润30万元以上。嫩江县回民村筹建了清真肉类加工厂,年产值500万元,利润35万元,厂内不仅安置工人35人,而且带动村民60多人从事养殖业和销售业,年收入40多万元。

  几年来,我市民族乡村发展起千头养猪场、绒山羊繁育基地、养鹿专业村、野猪繁育基地、肉牛养殖基地、獭兔养殖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等,养殖业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发展。2007年,全市奶牛存栏2312头,黄牛存栏5588头,羊存栏15761只,比1998年增长153%、46%、348%。畜牧业收入实现2323万元,比1998年增长69%。

  挖掘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开发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黑龙江中俄民族风情园、沾河——库尔滨河——刺尔滨河漂流、满族风情度假村等旅游景点景区,民族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从1997年至2005年,全市民族旅游景点由初期的4个发展到10多个,总投资额达到500多万元。共接待旅游团组达3000多个,44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

  繁荣民族事业

  1999年,我市抓住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推动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的机遇,在全市三个边境县(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建设项目127个,投入资金22172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编制“兴边富民行动”发展项目189个。2001年,国家对全国22个10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给予重点扶持,我市鄂伦春、俄罗斯和鄂温克族是重点扶持对象。2005年,我市4个人口较少民族村被纳入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规划中并给予了重点扶持。

  2006年,我市中省市直单位与少数民族村建立帮扶对子,实施项目支持,总投资771万元。支持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2007年,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5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金,用于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市民族地区的交通、水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推进时期。2000年以来,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一大批堤防护岸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全市7个民族乡到2009年都能通上白色路面,目前,47个民族村中70%已通白色路面,78%饮用上安全用水。

  为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我市全面启动了中学进县就读,全市57%的民族中学合并到县中学就读,独立设校的民族初中有3所、小学有7所,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和94%,中小学生毕业生合格率分别为89%和91%。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文化站(室)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截至2007年,全市民族地区积极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3%,比全市平均参保率高1个百分点。

作者:沙 莎 商海军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