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尖山农场通过调优种植业结构,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开启了实现“倍增”目标的致富之门。
种植玉米 实现产量上的“倍增”
尖山农场位于我省的第四积温带,种植玉米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该场的农业科技部门经过反复的生产实践,终于探索出了适合本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栽培模式及管理措施。
2007年,该场从调优农业结构入手,开始在第二管理区、第五管理区试种玉米3万亩,经过科学管理,亩产500公斤,从而在粮食产量上实现了“倍增”的目标。但在收获时发现,种植玉米还存在着收获损失大、脱水难和贮藏等一系列的难题。
2008年,该场在垄距和栽培模式上进行了改进,对收获玉米的车辆进行了全面的改装,对去年试种的品种也进行了论证,从而具备了扩繁玉米种植必备的条件。为了解决玉米脱水难的问题,今年初,该场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种子公司原有的两台麦类烘干塔进行了全面的改装,使其日烘干玉米的能力提高到300吨,彻底解决了制约玉米大面积种植的瓶颈问题。
2008年,该场的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9995亩,平均亩产643.5公斤,创造了玉米单产和粮食总产的最高记录。不但在粮食的产量上实现了“倍增”的目标,而且在经济效益上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种植药材 实现经济效益“倍增”
目前,该场共发展中草药种植面积4000余亩,获得的经济效益是大豆同等单位面积效益的近5倍,撑起了实现经济效益“倍增”的广阔天空。
2005年,尖山农场林业公司通过与北药集团签订中草药购销合同,开始试种五味子、板蓝根、甘草、水飞蓟等中草药获得了成功,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在向农户推广时却遇到了难题,因为有些中草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不能当年见到效益,很多农户只看眼前利益便放弃了,但第二管理区、第三管理区、第五管理区规模经营的职工却抓住了商机,赚回了大把的钞票。
2007年,第二管理区在条件适宜的地块种植145亩甘草,获得成功。今年该区又扩大甘草种植面积80.7亩。秋收时节,各地药材经销商闻讯纷至沓来争相抢购。最后,当年生的80.7亩甘草被安徽亳州“兴邦药业”以每亩2000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亩获纯利1500多元。两年生甘草也被“兴邦药业”以每公斤8元的价格全部收购,平均每年亩获纯利达1700余元,亩效益是常规大豆的4~5倍。
据该场农业部门介绍:该场今年的中草药种植面积近4000亩,亩效益均在千元以上。明年该场还将继续扩大中草药的种植规模,并计划上马药材深加工项目,使种植中草药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实现效益“倍增”的一大法宝。
种植杂粮 让农户致富的信心“倍增”
“你们的‘蒙圆’保护价两块钱一斤我全要了,市场上价格要是上涨的话我也水涨船高,回去我就把30万元订金打到你们的账户上。”这是一位杂粮收购商在今年秋收前在尖山农场铁锋六组对该居民组组长邵家勇的承诺。没过几天,收购商真的把30万元订金汇到了邵家勇的账户上。
铁锋六组职工邵家军今年在他经营的2公顷还林地内兼种了“蒙圆”,亩产达213公斤,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全部售出,共获纯利2万余元。邵家军高兴地说:“这么好的效益更加坚定了我种植杂粮实现致富的信心,明年我要多种杂粮。”据了解,今年该区32户职工共种植“蒙圆”80公顷,实现收入200多万元。
第五管理区王长河今年种植了8公顷黑小豆,平均亩产226公斤,以每公斤4.2元全部售出,8公顷黑小豆纯盈利10万余元。王长河高兴地说:“一垧地就收入一万多块,种植杂粮真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啊!”据了解,该区共种植黑小豆、日本白芸豆、美国小粒白芸豆134公顷,实现增收100余万元。
据了解,今年该场以上三种特色经济作物年种植总面积共计6.6万亩,实现经济收入近6000万元,多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