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是白雪皑皑的冬季,农户们早已收获完庄稼在家里猫冬。可在赵光农场第八管理区一片玉米地中,一台约翰迪尔9660型大马力联合收获机隆隆作响,正在紧张地收获玉米。原来这里正进行着一场特殊试验——“冬收”玉米。
冬收就是把本应在秋季收获的玉米,人为地拖延收获期,待玉米籽粒达到可贮藏标准时,再适时收获,玉米直接脱粒后就可以进场或销售,这样既省时又省工、省钱,解决了北方地区秋季直收玉米水分过高、难贮藏、易霉变等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问题。据了解,目前,全国玉米机播水平达60%,而机收水平却只有6.8%,机收水平成为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这个农场积极探索机械化收获玉米新模式,提前预留了150亩玉米进行冬季收获试验。从现场收获的情况看,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据测算,籽粒水分在17%左右,亩产可达700公斤,比人工收获每亩降低成本100多元,比秋季机械收获再进行二次脱粒每亩降低成本60元左右,另外,冬季收获使田间原垄垄型不变,第二年可直接种大豆又能降低大豆生产成本,还为大豆创造了良好种床,促进大豆增产增收。赵光农场明年计划种植玉米8万亩,如果全部实现“冬收”,仅降低成本一项,就可为农户增加收入500万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