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像我这样的普通百姓也能当上‘官’,还站在这主席台上露脸。”近日,红星农场第7管理区职工高和文捧着“优秀栋长”的烫金奖牌乐呵呵地说。
栋长是多大的官?我国现行的行政级别中,“村官”是最小的官了,可在红星农场“村官”下面还有组长和栋长。这是农场党委在创新党建工作中,为“栋房共建互助”这个居民自治载体设置的“编外村官”。目前,全场有“一官半职”的人有678名,其中栋长555名,组长123名,虽然组织部不下令、不在编、不拿工资,却撑起了和谐社会的一片天。针对撤队建区后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减少,信访、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任务加重和无职党员想干事却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普通群众想服务乡亲却没有一展身手的舞台这一问题,农场党委在深入调研后,决定通过开展“栋房共建互助”活动来解决,即“法制共同教育、事务共同管理、行为共同约束、纠纷共同化解、问题共同解决、秩序共同维护、经济共同发展、风气共同监督、家园共同美化、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和“人口互管、财产互保、邻里互助、疾病互访、信息互通、困难互帮、人格互信、环境互清”。
第三管理区职工有段时间对低保和环境意见很大,有的低保户不符合低保条件,却享受低保待遇,交了卫生费,可照样脏、乱、差。为此,党支部及时召开栋、组长会议对低保户进行逐户讨论,由栋、组长介绍本辖区内每名低保户的家庭经济状况,然后排出贫困顺序,进行末位淘汰公示,还了贫困户一个公道。
“栋房共建互助”为普通百姓“挂职带衔”,“编外村官”说话办事名正言顺多了。
第二管理区“栋房共建互助”组长党员孙兆东是有名的致富能手,开服装店、种地、建果园、养车,过去只考虑自己挣钱,从未想着带动周围人共同致富。但自从当了组长后,他就把自己准备买农机的钱投到了区组加工业上,建了一个菱镁大棚骨架厂,安排了14名贫困户就业。从克东县农村落户来农场的张效才,生活富裕后想帮帮左邻右舍,但一想是“外来户”,怕别人说自己爱出风头。去年,张效才选上栋长后,因为有了“身份”,便直起腰来做事了。职工李贵军和爱人身体都不好,还要供孩子上大学,经济十分困难,张效才就把自己播好种的7亩西瓜地无偿让给他,使李贵军当年实现纯收入1万元。今年,看见贫困职工罗来春购买种子化肥缺钱,张效才又拿出3000元为他救急,特别是5月份,当得知汶川发生地震,他第一个捐出1000元后,紧接着又二次捐款,带动了本栋房和本居民组职工踊跃为灾区献爱心。
由于大部分组长和栋长是本单位民主管理委员会和党支部致富联合体成员,“栋房共建互助”活动的开展,拉长了民事调解、治安联防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网络,成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压器”,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为提高“编外村官”服务群众的真本领和履职能力,农场党委建立了岗前学习、技能培训等一整套制度和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评比、表彰活动,每月一小结、每季一通报、半年一考核、年终一评比总结,对评选出的模范栋、组长,予以表彰、奖励。“群众拥护,支部认可”。在红星农场,没人拿栋长、组长不当干部,相反,哪个单位“编外村官”的作用发挥得好,哪个单位职工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强,哪个单位的困难就有人帮,问题就有人管,矛盾就有人解决,集体的事就有人关心,而风气就会变得更好,经济就会发展的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