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怎样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个人从小就接受的教育和立下的抱负。道理似乎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它涉及到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思想道德休养,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品是诠释做人的写真,也是在社会上的一张名片。
做人,首先要心正无私,为人正派,这乃立身之本、成事之道。为人处世要襟怀坦荡,光明正大,心底无私天地宽。遇事不随波逐流,对人不阿谀奉承;在大事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敢于较真,在非原则小事上求同存异,在名利地位上舍得放弃。安贫乐道,这才能与他人和谐,事业有成。这一点对领导来说也尤为重要,孔子说:“从政者,正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胡锦涛总书记说:“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一个干部如果滥用权力、办事不公、任人唯亲,就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就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必然损害党的事业。
古人云:“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也。”由此看来,待人宽容,是做人的一条基本准则。人世之间,最难得的是理解和宽容。在社会生活人与人交往中,由于彼此所处的地位、经历不同,在思想观念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上,自然会产生一些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多理解对方,多为他人着想,退一步可海阔天空,这样不致于扩大矛盾,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待人宽容,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做人,还要有自知之明读懂自己。如果说读别人是与人类智慧对话的话,那么,读自己则是一个人摆脱蒙昧的有效途径。一些人读别人大多数都戴着“有色眼镜”。而读自己时,则看缺点时用“凹透镜”,用“放大镜”说成就,这就是没有读懂自己。不能读懂自己的人,往往自怨自艾,由于偏激导致懒惰,由冲动转向消沉……读懂自己需要勇气、需要毅力。
做人,还要乐善好施,有爱心。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用现代语来解释就是具有同情、友爱思想感情的人。汶川发生大地震,牵动了全体华夏儿女的心,乃至全世界都参与了心系灾区,奉献爱心的行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面前彰显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患难与共,甘于奉献的崇高美德。
只有以仁爱之心,积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真心实意地无私奉献,这种爱才是真诚的,是值得人们尊敬和赞扬的,正如一首歌唱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的生命,正是在追求中得到升华,人生价值也将在追求中得到实现。愿大家都能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