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逊嘉公路边,坐落着一个不起眼的自然村——车陆乡卫东村,别看村里只有171户、563口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却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奋斗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新村。
好班子 引领村民致富
卫东村有一个精打细算、节俭能干的好班子。钱只要攒在他们手里,保准用到刀刃上。近年来,这个村投入130余万元,完成了卫东村国家级节水灌溉工程,投资120万元完成2000米防洪坝护岸工程。村级经济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党员干部带头想办法解决,一边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一边党员自掏腰包垫付,村支书刘志文一人就垫付2万元。目前,一个包括可容纳340多人的大礼堂、2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设施现代化的会议室改建已完工。同时,班子成员千方百计想办法发展集体经济,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生产结构,适应市场经济,加快发展致富。
好路子 加快发展步伐
农村的发展光靠种粮这一条腿走路不行,必须走粮、牧、企多轮驱动之路。经过反复论证,村两委会确立了一条好路子,示范项目,典型引路,多元并举,扩展村民增收渠道。
赵昌全曾担任过村里的农技员,他在自家庭院种植了五味子,同时和村里其他5名党员一起组建了丰盛农副产品购销合作社,鼓励农民种植杂粮。党员赵祥义近几年先后养殖过猪、貉和蜜蜂,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他现有蜜蜂52箱,每年可为他增收2万多元。党员来庆法养牛30多头,每年可获利1.5万元。目前,卫东村的经济总收入中,特色养殖占8%,特色种植占5%。
村党支部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闲时间过长的实际情况,发展了劳务经济。卫东村的人干活实在是出了名的,成了车陆乡的一个劳务品牌。党员杨怀波率先走出去到山东打工,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小老板,年收入可达5万余元。村民李楠通过党支部联系到大连渔场打工,经过个人的努力现已成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年收入近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已有10多名村民到大连渔场打工,年收入都在1.3万元左右。如今,卫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已走到上海、深圳、大庆等省内外城市,有的开起了服装店,有的做起了房地产,全年劳务收入达到100余万元。到目前,全村已实现劳动力转移11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0%。
好项目 带动经济发展
班子成员教育群众增强更新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的信心,村党支部首先是号召农户按企业的方式经营,“算细账、扣小钱”,在节本增效上下功夫,鼓励农民施用农家肥,降低化肥使用量;鼓励农民铲趟间作,降低农药使用量,还提高了作物的单产。有的农户自豪地说:“我每公顷地的纯收入能赶上别人两公顷地的收入。”这个村由党员带头示范,6名党员牵头成立了逊克县丰盛农副产品购销合作社,重点推广杂豆种植,调整产业结构。今年全乡杂豆种植近1万亩,为农民增收3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