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辉区联通社区第一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诊室内,经常有求诊的患者排队,等候老中医王希胜。王大夫虽已年近古稀,但看上去精力充沛,他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赢得了患者的敬重。
王希胜与黑河著名老中医贺耀庭的儿子从小是玩伴,因其聪明伶俐受到贺老大夫的偏爱,在他15岁那年,贺耀庭正式收他为徒。一年后,王大夫就随师傅在四嘉子乡卫生院正式跟班。从那时起,王大夫一心扑在工作上,处置打针,中西药调剂,样样抢着干。院里上下都很喜欢这个小伙子,每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院领导都会让他去。几年下来,他的业务水平大有提高。中医内科、外科、妇儿科都有独到的诊疗经验。在此基础上,王大夫又主攻学习了西医,做到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1965年,组织上把他调到偏远的爱辉县新生乡,后又来到逊克县新鄂乡,在这里他一干就是33年,直至退休。
在艰苦的山区,王大夫坚持30多年为民行医,治病解难。一位姓关的鄂伦春族女孩发高烧抽搐,王大夫闻讯后即刻赶到80公里远的患者家里,整整看护了2天2夜,病人转危为安。还有一位鄂伦春族患者因外伤左手4根手指锯断,经王大夫精心敷药诊治,患者的左手保住了,没有留下残疾。这样的病历,在王大夫行医几十年中是无法用数字表述的。山区人习惯用木柈引火,尤其在冬季封闭环境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常发生,王大夫随叫随到,不管路途有多远,天气有多恶劣,从不误事。经他手中诊治的突发性中毒、外伤等病患者无一例不良后果或二次伤害。
在山区的工作生活,给王大夫深入钻研医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经常爬深山密林采集中草药,对110多种山产中草药的采、种、制无所不能。鄂伦春族猎人常年狩猎,冻伤时有发生,经他多年研制出的治疗冻伤的偏方对此有独到的疗效,在退休离开鄂乡时,他毫无保留地把偏方献给了当地百姓。
在山区卫生院工作30年里,王希胜多次荣获模范防疫医生、先进个人等表彰。组织上曾两次调他去县里工作,他都因乡政府和老百姓的热情挽留而放弃了,他的医术医德得到当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
在黑河社区诊所坐堂的几年时间里,王希胜依然每周都抽出一天时间往诊走访,这早已成了他的工作习惯。去年夏季,一民工在工地不慎将一只脚砸伤,其母向王大夫求助:“我们娘俩手里没有太多的钱,你先看病,我马上回家筹钱,一定不会让你为难!”王大夫二话没说,免去了这位民工的所有费用,并询问好娘俩所住的工地位置,定期去为民工换药,一直到这位民工完全康复为止。
王大夫唯一的业余喜好就是读书、藏书。他现在计划撰写一本中草药偏方专著,把他几十年来积累的实践成果传给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