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政经新闻 正文
五市场市共建加速发展 11.6
http://heihe.dbw.cn   2008-11-06 09:46:45

  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五大连池市打破农垦、农村之间壁垒,实现合力共建、互利共赢、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协调共进长足发展的好态势。

  拆掉“篱笆墙”农业向标准化迈进

  过去虽在同一区域的土地上,由于种地的方式、方法和规模不同,农村单位面积的产出却远比农场要低得多。拆掉农场和地方的“篱笆墙”,在不改变体制的前提下,打破所有制、部门和地域界限,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不增土地增产出、不增资源增实力、不增投入增收入”的可喜局面。

  五大连池市区域内耕地总面积169万亩,域内有7个国营农场,4个监狱(所)农场,11个部队农场。几年来,五大连池市借助农场先进的农机装备、生产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不断扩大农机跨区作业规模,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2008年,全市共建立农场跨区作业标准化示范区面积8000亩。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处面积6000亩。同时引进农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建立标准化“大豆大垄密植”示范田5000亩。组织种地大户、种田能手、乡村干部到农场参观学习300余人次,邀请农场专家到地方讲课培训20多人次,选派60多名农业技术员和农民参加了农垦北安分局举办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引进农垦企业种植新技术的推广面积60万亩。使农场的新技术、新品种得到了迅速推广普及,加快了农业标准化步伐。

  共建龙头共育产业

  五大连池市坚持与农场共建龙头、共育产业,实施了联合推介、联合招商、联手生产、共同营销。对农场新建企业和新上项目,地方加大了扶持服务力度,不但在税收上给予了减免,而且积极协调电价、土地使用费等事宜,从项目可研、立项到实施,提供全方位服务,并享受五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促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在区域内农场迅速落地。五市依托农场薯、肉、乳等龙头企业,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今年,格球山北绿食品公司计划生产4500吨。投资1.5亿元的二龙山农场马铃薯精淀粉加工厂,年加工马铃薯20万吨,生产精淀粉3万吨,9月份投入了生产,目前产销正旺。投资5400万元的襄河农场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和尾山农场马铃薯精淀粉加工项目也正式投产。还有一些新建项目和扩建项目正在建设中。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拓宽合作领域

  双方创新了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等方面的协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在教育方面,打破场市界限,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借读费。本着“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场、市、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地方帮助3个监狱办起3所学校,解决了1200多名学生上学难问题。今年,在二龙山农场和龙门农场进行试点,统一划定学区、统一办学,并在龙镇地方和农场进行打破行政壁垒试点,设立场、镇互为定点医院,共同探讨合作医疗新途径和新方法。他们还打破有线电视、网络通讯等方面的界限,合并网线,方便了双方群众就近入网,地方与农场实现了文化体育事业的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共同在小城镇建设上,统一规划,共同解决小城镇美化、绿化、亮化、道路管护等问题。着力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林松涛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