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黑河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充分利用省委下派科技副县(市)区长智力服务“三农”的有利契机,先后与省农业科学院、省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开展了院县共建活动,并辟建了“专家大院”这一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对提高我市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闯市场,促增收的能力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市共建立6个专家大院,现有专家177人,其中,省级专家95人。目前,“专家大院”已成为各县(市、区)服务功能全、专家层次高、解决问题能力强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场所。
抓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为农民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各县(市)的专家大院机构设置齐全,分类较细,一般包括多媒体教学培训室、图书室、110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学专家室、畜牧专家室、水产专家室、标本室等,总占地9500平方米。基础场馆建好后,各县(市、区)又克服财力紧张的困难,投资790万元购置了视频展示台、分屏器、投影仪等设备。目前,大院的图书馆藏书达29567册,各类标本3906个,各项制度、图片、宣传板齐全。专家大院免费向农民“全天候”开放,专家的姓名、电话及特长张贴上墙,农民可随时来“大院”查询需要的信息或向专家求助。
抓现代化建设,最大限度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一是开通了农技110服务热线。每天由专家轮流值班,负责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热线开通以来,累计接听电话27794次,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471个。二是在行政村普遍建立了信息服务点。服务点大部分配置了微机,为农民更多地了解致富信息,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提供帮助。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依托各县(市、区)的政府网和院校网站开辟农业技术专栏,报道、宣传当前主要新品种、新技术,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及防治方法。
抓培训项目建设,最大限度为农民提供根本有效的服务。依托专家大院通过举办培训班、电视讲座、开办科技大集、举办田间博览会等多种新颖有效的方式,组织学院农学、畜牧兽医、水产、中草药的专家定期到县、乡、村对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农民进行培训。利用“新型农民”培训、“科技之冬”和“三下乡”等活动载体,组织专家把技术送到村屯、送到农户、送到田间地头。培训内容采取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订单式”培训。自共建活动至今,全市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784期,培训师资3254人次,培训农民18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3.5万份,形成了以专家大院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辐射带动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北安市依托生物科技学院的水产专家成功引进了河蟹、南北对虾养殖项目,带动全市六个乡镇的农民增收645万元。
抓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最大限度为农民提供直观无风险的服务。为使农业科技成果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在专家大院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了县(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个,建设面积4086亩,示范新品种、新技术437个,辐射带动了乡村级示范园区86个。科技示范园区适合当前农民渴望科技的迫切需要,减少了农民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调动了农民更新品种、采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地通过举办田间博览会等形式组织农民参观学习,改变了农技人员在“黑板上种田”的状况,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真正成为了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的田间课堂、农业科技成果进入农家的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