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战胜春旱、生资价格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夺取了粮食生产大丰收。据统计部门初步统计,粮豆薯总产达到20.2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2.8%,纯增4.99亿公斤,比历史上总产最高年份增长18.2%。
今年粮食获得大丰收,既有光、温条件好、雨水较充足等自然条件的作用,更得益于上下一致努力。超前谋划,打下坚实基础。去年受灾之后,各级党委、政府就组织专家调研、研讨,提出应对措施,明确工作思路,切实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园区、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和秋深整地工作,为今年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农民生产积极性高。通过宣传种粮增收典型和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各项惠农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广大农民努力扩大种植面积,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为夺取丰收提供了物资保证。总播种面积达到1277.3万亩,比上年增长2.2%;种植业生产总投入达1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秋深整地面积大、质量好。
去年秋季,通过宣传引导,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场县跨区作业作用,实施秋深整地补贴政策,扩大秋整地面积,打破犁底层,建立土壤水库,提升耕地抗灾能力。秋整地面积达95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516万亩,达待播状态面积817万亩,占秋整地总面积的86%。标准化生产水平高。全市实施了四项培训和千名创业型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开办了农业科技电视讲座专栏,开展了农业技术推广年活动,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素质,加快了农业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严把良种、施肥、播种、管理质量关,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今年培训农民28.24万人次,依托院校(所)、农场建设市级科技园区3处,县级科技园区8处,乡级科技示范园区58处,推广农业实用增产技术10项3000万亩次,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标准化栽培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4.5%。高产攻关成效显著。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落实小麦、大豆高产创建面积624万亩,占全市麦豆面积的58.5%,获得总产10.35亿公斤,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0公斤和153公斤,比全市小麦、大豆单产分别高75公斤和21公斤,高出33.3%和15.9%。连片种植规模经营面积大。大力推广北方种业模式、联合经营模式、股份制模式、托管经营模式、反租倒包模式等新型生产组织方式,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为标准化作业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480万亩,占总面积的42.5%。人工影响天气效果好。多渠道投资,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多次实施增雨作业,大大增强了降水强度,缓解了关键时段少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