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以来,鹤山农场结合撤队建区,对场内的行政区划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启动了老旧偏远居民点撤并拆迁和职工住宅新区建设,围绕改善民生推进实施了三大工程:
——推进实施了康居工程。2006年以来,农场启动了康居工程,先后对场内6个居民点实施了拆迁,启动了场部、第六管理区、第一管理区等三处职工住宅新区建设,共扒拆旧房2.9万平方米建成新式职工住宅2.55万平方米并且高标准地完成了与其配套的绿化、美化、道路硬化、给排水等外网配套工程,415户职工告别低矮破旧的老式住房迁入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新居。在去年建成的第六管理区职工住宅新区建设中,农场坚持在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新区32栋新建住宅统一设计为欧式建筑风格,室内有上下水,实现了光纤网络户户通,按照现代小区建设标准统一对新区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香化,64户职工住进了新房,目前这个管理区已被上级指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今年农场又启动了第一管理区的职工住宅新区建设,计划建设55栋110户小康房现已有28栋完成土建工程目前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推进实施了“人畜分离”工程。鹤山农场是九三分局的奶牛养殖大场,有奶牛8740头,管理区职工户均养牛2.2头。为解决畜牧业发展和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卫生状况,2006年以来,农场结合推进畜牧业区域化管理、规模化养殖,通过“新五区”规划,启动实施了“人畜分离”工程,三年在居民区外建设奶牛肉牛养殖小区10万平方米,先后建成了场部、第一管理区两处现代化奶牛养殖小区,采取政策补贴的方式吸引养殖户到小区入住养殖,先后有700头奶牛进入小区饲养。
——推进实施了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在生产设施建设上,农场三年投资2700多万元,新建水泥晒场4.3万平方米,新建综合库房4300平方米,新修机耕路50公里,结合住宅新区建设建成新式管理区办公楼一座,购置更新大中型农机具73台套,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在社会公益设施建设上,先后投资2730万元建设水泥通村公路61公里,13个基层管理区中已有11个通上了水泥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投资259万元启动了场部小城镇和管理区居民饮用水改造项目,建成了场部水处理厂,为管理区打机井、建泵房,解决了水质差、水量不足给群众带来的吃水难。投资263万元建起了学生宿舍楼,解决了并场后教育资源整合带来的住宿生入住难。投资172万元建成了职工医院综合楼,改善了医疗条件,解决了群众就医难。投资1010万元,建成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文体中心,解决了群众文化娱乐难。
随着老旧居民点的撤并搬迁和通村公路的贯通、出行的便利,推动了场内人口的流动和集中。目前农场场部的居民常住户数已由2000年的1430户增加到1970户,更好地发挥了人口的聚集效应,带动了各行业发展,也使更多的人口分享到小城镇的公益建设成果。另外,居民点的撤并进一步加快了土地复垦,2000年至今已累计复垦耕地1888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