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在全力支持工业园区和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物耗,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把“控制污染排放的标准决不能降低、环保设施要坚决”,作为对群众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大事来抓,牢固树立“生态至上、环境优先”的理念,着力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今年1~9月份,我市五秀山俄电加工区粉尘排放量减少16052.7吨,万元GDP综合能耗降至1.429吨标准煤,同比降低4.1%,实现连续三年降低4%以上。五秀山俄电加工区已被省环保局批准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通过了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的审批。
自2004年以来,我市五秀山俄电加工区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对俄专属供电区,相继从省外吸引8家企业入住,成为我省重要的新兴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园区围绕硅基、硼基特色原材料生产,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品多元增值,逐步构建起现代化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已具备年产10万吨金属硅、1000吨碳化硼的生产规模,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预计2008年上缴税金将实现5000万元,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将扩大到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达到5000个,上缴税金实现2亿元以上。
降耗工作极为关注,市委书记郝会龙、市长张宪军分别在市委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和市四大班子及有关部门领导赴园区调研时,多次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打造“强势环保”为目标,实现健康和谐发展。
在园区发展建设过程中,合作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提出“宁可速度放慢些,利税减少一些,也不要污染的GDP。”去年6月,针对一段时间内有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导致烟尘污染得不到妥善处理的状况,合作区对污染严重、整改又达不到效果的企业实施停产整治。依照国务院《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要求,对6家企业采取了停电、停水措施,要求企业整改直至环保部门审验合格、出具证明方可恢复生产。园区内各企业在全部安装环保设施的基础上,相继追加投资进行了冶炼炉改造和烟尘治理,使投入的环保资金累计达到5000万元左右,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近十分之一。经过近两个月的停产施工,各企业陆续完成改造整治,经环保部门现场严格检查审验合格后,才获准恢复生产。粉尘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由加装前的每天58.367吨,减少到2.117吨,平均每天减少粉尘排放量56.25吨,治理效率达96%,使园区烟尘污染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当年,园区企业减少粉尘排放8540吨,万元GDP综合能耗降至1.49吨标准煤,同比降低4.5%。
今年,合作区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大了环保工作力度。在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工作,严格执行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控制排放总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园区企业共投资3000多万元改造了1万千伏安以下的金属硅冶炼炉5台,降低能耗5%左右。支持企业采取新技术、新设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园区企业合盛硅业投资近500万元引进新技术和工艺,将4台12600千伏安冶炼炉改造成旋转炉,降耗效果明显。经初步测算,每吨金属硅降低能耗在8%左右。为加强对生产操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挖掘内部降耗潜力,合作区组织劳动部门和企业共同加大了对职工节能减排技能方面的培训。今年已举办企业生产及技术人员参加的培训班6次,累计培训职工980人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职工节能减排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