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不如一秋忙,可红星农场场长于建华今秋再也不像往年那样忙得脚不沾地了,而是很“休闲”的坐在126英寸的等离子大屏幕前看秋收和秋整地的“现场直播”。眼前的“现场直播”是农场农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田间作业GPS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直播的是全场33万亩耕地的作业实况,通过它,你可以点着鼠标,拿着对讲机,对农业生产田间进行质量跟踪、遥控指挥和服务查询。
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红星农场率先在黑龙江垦区建成了目前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农机信息管理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的农业机械群,实现了从耕、种到管、收的网络化、数字化、科技化的管理和服务。
“昨天两台‘9660’收获大豆1050亩,今天三区2号地是480亩,一台车轻松拿下,让另一台车回场里。”10月2日一大早,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第一管理区主任李国生打开电脑,查看了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视频远程系统后,不到20分钟,就全部了解了这几天的秋收进展和农情的相关情况,安排好了工作。要是往年出差回来,早上起来得先开会,干部们挨个汇报,然后分析各居民组情况,再安排完当天的活儿后,才能下地检查作业质量,这至少需要一天时间。可现在,一天的活儿20分钟内解决,还不费油钱,不费口舌,剩的时间就是为职工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和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像于建华、李国生一样,不但领导和干部能从数字化管理系统提供的“现场直播”中得到田间作业的实时信息,就是基层会计和农户,不管在农场、还是在外地,你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和查询。因为这些车都装了卫星定位和视频系统,这些地块都上了农田遥感资料系统,能实现作业机车的动态跟踪和地理信息实时查询,种植户和有机户通过田间作业保留的视频现场进行面积测量和历年耕地种、肥、药、有机质含量等基本信息、详细信息的查询,并进行网上选择机车。
“现场直播”方便了管理人员和农户。目前,农场取消了16个居民组的生产功能,基层管理干部减少了32个,农机工人由600多人减少到210人,最终实现300个农机工人耕种全场33万亩耕地,把其他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