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农场乐山林场党支部带动16名“二老板”收购山产品销往省内外,昔日“四大件”变成“摇钱树”。
乐山人多地薄,小气候严重,靠耕种土地职工维持温饱都成问题。乐山被十几座大山包围,木耳、蘑菇、榛子、药材“四大件”30余种山产品成了山里人增收的聚宝盆。然而乐山距离场部近百里,进山商贩把山货价压到了底,一斤榛蘑才给十来块钱。多年来,山区群众守着“金娃娃”,却过着穷日子。
乐山林场党支部书记杜鹏华分析了原因:一是山产品没品牌;二是生产零散规模小。如何将深藏大山的特色山产品卖上好价?党支部适应市场需求,瞄准“绿色山货”市场,组建农贸大集山货一条街,每月两集,吸引了周边黑河、嫩江等10市县乡镇的近千名顾客前来购货,每个大集都能畅销山货5吨以上。孙文革是党支部扶持起来的第一个山货经纪人,党支部帮他找场地,联系客商,去年他共中转销售山货400多吨。
党支部组织16名有文化、有头脑的职工走出山门,当起购销“二老板”,引导他们根据不同季节,组织货源。中草药鹿含草往年无人问津,今年,经过这些“二老板”牵线搭桥成为抢手货,家家户户院里院外到处晒满了待运的鹿含草,共销出200多吨。购销“二老板”的涌现,给乐山山货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形成了规模效应,今年以来林场共中转山货1000多万元,价格比往年上浮20%,蕨菜卖到4元钱一斤,榛子卖到9元钱一斤。
今年4月,乐山党支部还牵头成立了山货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协调功能,建立山货收购网点6个,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山产品整合包装,组合成山货“大礼包”外销。协会还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建立了面向全国的销售网站,上网发布供求信息1万多条,信息回复6047条,使山产品打入了江、浙、沪等地。乐山党支部还申报了黄花菜、山木耳、松蘑等12个绿色山产品的绿色标志,党支部今年还采取集资入股方式,借助绿色标志,将山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后扮靓出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