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场战略,积极营造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爱惜人才的浓厚氛围。认真抓好引进、使用、培养、留住四大环节,使人才强场战略总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趋突出。如今,在建设农场医院工作两年的赵洪新,与当地一名姑娘谈上了恋爱。家境贫寒的小赵做梦也没想到幸福生活来得这么快。
齐齐哈尔医学院本科生赵洪新,毕业前还欠校方的三年学费,眼看就要毕业了,却拿不到毕业证,急得小赵团团转。农场组织人事科的同志在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得知此事后,主动与校方沟通,了解到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当即向农场党委做了汇报,农场党委决定,只要他愿意到农场工作,可提前预付其住房补贴3万元,当组织人事科的同志把农场决定反馈赵洪新时,赵洪新深受感动,当即表示愿意到农场建功立业。如今,他已成为农场职工医院的业务骨干,并与本地女孩相爱了。三年来,农场已引进各类紧缺人才1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8人。
王立军北安农校毕业后,农场大胆起用和培养,先后担任副队长、队长、生产科长,现已走上农业副场长岗位。今年9月19日又踏上新的征程前往北大学习深造。
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生王云龙,他没想到重用这么快,来场才两年,就被任职第四管理区副主任,成为了农场的一名副科级干部。因为他在管理区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发挥了聪明才智。西北农林院校毕业生刘升,农场把他安排到畜牧科工作,他积极推广科学养殖,为农场奶牛、生猪人工授精做出了贡献。
撤队建区以来,建设农场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被选拔到领导岗位,有8名科队级领导干部被免职,2007年调整轮换管理区管理干部6人。农业、农机、畜牧、教育、卫生、财会等岗位,均实行了年度考核制度,择优聘用上岗。
2006年,农场择优到基层挂职锻炼的8名来场毕业生,2007年全部走上正式工作岗位。2006年,农场对教育、卫生系统实行改革,使111名教师和68名医务人员全部通过竞争聘用上岗,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实验站舒久玲是个下岗女工,1998年,通过参加垦区养殖培训,先后完成了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攻关,此项技术在黑河市尚属首例,已实施到生产中。这一技术的应用,减少母猪疾病,提高产仔率,节省饲养种公猪成本,提高新品种杂交改良优质效果。并带头饲养母猪200头,年出栏商品猪超千头,产值超百万元。
几年来,这个场以总局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各级干部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送4名场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垦区职业经理资质评价培训班;选送5名管理区主任参加了垦区管理区主任培训班;选送2名农场后备干部参加了垦区企业家培训班;选送23名农场青年参加了北安垦区实用人才培训班;选拔3名优秀干部和2名优秀教师分别到场县共建单位宾县和北安市兆麟小学挂职锻炼。据统计,去年参加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人数139人,占全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2%。农场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深入开展了“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场授课,使在职干部和科技人员的培训率达到100%。今年,全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个,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达2000人次。
在建设农场这片热土上,通过选人用人这一崭新的机制和体制平台,良化了人才成长环境,盘活了存量人才,造就了拔尖人才,开发了实用人才,使各类人才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了社会和谐,经济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