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日前,红色边疆农场第二管理区就把结构调整,明年种植计划现场会开到了田间地头。
为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变种植户的传统种植模式,确定明年种植计划。该场第二管理区的负责同志带领职工们来到今年种植经济作物面积最大的第四管理区各地块现场办公。
2008年,该区是全场种植结构调整最大的一个单位,全区47828亩耕地种植了17个作物品种,有14种是特色作物,面积达20573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粮、豆、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15.3∶45∶36.7∶6,使全区的种植也走向优质化、专用化和多样化的发展方向。
起初,大部分种植户对种植经济作物持怀疑态度,各个都抱着“游山玩水”的态度上了车,而且还互相嘀咕着:“这大豆都不挣钱,那小倭瓜、白瓜子能赚几个钱儿?”另一位职工深有同感地说:“可不是嘛,再说,咱那黄豆有时第二年春天还卖不出去呢,这一堆的瓜子咋卖出去啊。”说话工夫,这“旅游车”就到了第四管理区的绿栗南瓜地块——呈现在职工眼前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满地结满的南瓜像人工摆上去的一样多,让职工们眼前一亮。在听完白瓜子种植户的经验介绍后,前来学习的职工们忘记了“游山玩水”,纷纷开始打听起白瓜子的种植方法以及产出的效益。其中一位算账快的职工说:“这南瓜亩效益是800~1000元,而黄豆才是300多元,这不比不知道啊,还是种植南瓜效益好,回去后我得宣传给我同组的弟兄们,叫他们和我一起种植。”
据了解,多年来,这个管理区不断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结合各自实际,及时引导职工种植特色产业。不但为职工们提供种植技术支持,还四处联系销售订单,以销定产,彻底打消种植户的心理顾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