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爱辉区西峰山乡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多措并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把集中整治居住环境作为突破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探索出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美化环境 改善基础设施
按照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方案要求,西峰山乡把治理环境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乡、村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每月定时清理垃圾,几年来共清理垃圾1120立方;协助农户清理边沟淤泥,同时清理路两边的杂草和杂物80多车;号召鼓励公路两侧农户种植花草、树木。2006年为绿化街道两侧,购入李子、黄太平、大秋果等果树苗1500多棵,现已开始挂果。今年乡政府所在地主路两侧又种植了3000多米长的花草。
三年来西峰山乡多方筹措资金260多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72万元修建通村公路80多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5.5公里,沙石路面69公里;投入资金98万元修建铁栅栏1.31万米;投入资金11万元维修和新建办公室150平方米;修建室外文艺广场400多平方米,购买安装体育器材18台套,共投入资金8万元;投入资金0.3万元购买交通栏杆6组。在村内街道硬化的基础上,今年投入资金48万元,新修石头水泥边沟4400多米。
调整结构 培育新型农民
西峰山乡耕地以丘陵和小块林地为主,发展常规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西峰山乡党委、政府本着结构调优、成本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从2005年开始成功引进中华白芸豆、英国红芸豆、日本白芸豆、荷兰豆等适应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为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今年全乡种植芸豆1600多公顷,荷兰豆400多公顷,马铃薯180多公顷。全乡共签订农业订单106份,订单面积2000多公顷。新品种的引进,种植结构的成功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民多年的种植观念,突破了限制山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民着实尝到了甜头。
为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这个乡特意邀请东北农业大学陈伊礼教授,为农民讲授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和各种农业实用技术;从嫩江请来芸豆客商,给全乡种植芸豆的大户进行芸豆种植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培训。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开拓了农民的视野,转变了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西峰山乡涌现了刘志勇、王占庭式的优秀农民经纪人,今年仅通过他们几个农民经纪人签订的芸豆和荷兰豆订单就达到1000多公顷。
加快劳动力转移 解决农民急需
为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劳动力转移到的新途径,乡政府出面通过在境外搞农业开发多年的黑河市北方种业公司引荐和介绍,2006年哈青村村民吕贵臣走出国门,在俄阿穆尔州开发700公顷土地搞种植,收入35万元。今年他又与布市777农场签订了开发3100公顷的农业综合开发合同。在吕贵臣的带领下,有40多名当地农民走出国门,到俄罗斯去进行农业开发,每年增加劳务收入80多万元。
这个乡新立屯打不了深水井,一直引用地表水,由于水质有害物质严重超标,造成新生儿大骨节病不断发生。随着建设新农村优惠政策的启动,新立屯整体搬迁提到了议事日程,在区委的支持下筹措资金84万元,在新建村东南角为每户建起了40平方米的新居,目前29户新房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0月末就可以搬入新居。新立屯的整体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