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19时,北京工人体育馆。在奥运会男子54公斤级拳击比赛的观众席上,黑河学院学生吴贵东、唐云激动不已。
7月12日,他们骑车从黑河出发,历经24个日夜的风餐露宿,终于成功抵达首都北京。“我们实现了在奥运会赛场观看比赛的梦想。”吴贵东激动地说。
8月19日,吴贵东、唐云从北京回到黑河,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梦想与现实 仅一步距离
吴贵东、唐云就读于黑河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三年级。暑期开始,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踏上征程。骑车看奥运的梦想,已经在他们心中整整酝酿了一年。刚考完试,他们就拿着地图和简单的衣物,匆匆上路了。
说起“骑车看奥运”,还得追溯到2007年的8月8日。当时,吴贵东正在看电视,当屏幕上显示距北京奥运会还有365天的倒计时,不禁心血来潮,萌发了“骑车看奥运”的想法。2007年末,吴贵东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同学唐云,没想到,唐云对此产生极大兴趣。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开始为梦想做准备,其间,他们做家教,去肯德基打工,有了小小的积蓄。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吴贵东、唐云“骑车看奥运”的愿望愈发强烈而坚定。
之前,还有几位同学想一起去。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放弃了,只有唐云和吴贵东坚持下来。“其实,梦想与现实也只有一步之隔,迈出这一步,距离梦想就不远了。”唐云说。
不轻言放弃 成“修车能手”
吴贵东、唐云先后沿着202国道、102国道,一路南下。途中,困难重重。在北方,七八月的天气最难耐。对于两个二十岁的青年来说,中暑必不可免。“我们行程的第三天,刚到小兴安收费站,吴贵东就下车跪在地上。当时,我还以为他是为了庆祝又到一站呢,原来,他是因为中暑要晕倒了。”唐云回忆说。
吴贵东、唐云更替着发高烧,但他们相互鼓励继续前进。每当身体坚持不住时,二人就在路旁或者街口,就近找个地方休息一阵儿。“既然走出来了,就不能无功而返。”一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没有轻言放弃。
除了身体吃不消,最让吴贵东、唐云懊恼的就是自行车了。从铁岭到沈阳的路上,由于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他们的自行车屡次爆胎。吴贵东一个人忙不过来,唐云就试着自己补车胎。
一次补胎成功,让唐云兴奋不已。剩下的行程中,自行车出现问题,唐云总是抢着修理。唐云俨然成了修车能手,一般的小毛病,她几分钟就能搞定。
坚定奥运梦 北京看比赛
一路走来,吴贵东、唐云承受了从未经历的劳苦,也品尝了从未有过的甘甜。
此行全程2200多公里,途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四省两市的大多数名胜古迹,他们几乎饱览无余。一路上,他们和相遇的奥运志愿者结交,互相鼓励,感觉非常温暖。
“我们的红色T恤上印着‘加油中国’四个字,我想,我们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我们支持奥运身影,印证了我们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吴贵东说。
8月18日,由于开学即将临近,吴贵东、唐云乘火车返回黑河。
吴贵东、唐云打着“绿色奥运环保中国”的旗帜远行,坚定的信念,让他们的奥运梦想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