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大连池市深入实施“农业三分”战略,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劳务输出总体效益,形成了“四轮驱动”促劳务输出规模壮大的良好态势。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市;2005年,被确定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地县;2006年,劳转培训基地被国家七部委评为全国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2007年,连池家政、连池电焊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2008年,连池电焊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劳务品牌”。
抓领导,为劳务输出提供组织保障。五大连池市确定了“搞发动、建基地、抓培训、促输出、保维权”的劳务输出工作总体思路,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来抓,重新调整了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和“三级组织、四级网络”的分布格局,健全了上下联动、内外呼应的劳动力转移服务网络,在全市形成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出台了《五大连池市劳务输出优惠政策》、《五大连池市外出务工困难人员小额贷款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劳务输出的浓厚工作氛围。
抓服务,确保劳务输出良性发展。他们先后投资300万元新建了市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和“阳光工程”培训教学楼,各乡镇都设立了劳转服务大厅,全部配备了微机,统一了基础档案和劳务输出运作规程。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班381期,累计培训农民3万人,农民就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五大连池市积极做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工作,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成立劳务协会12个、市级农民工服务站2个,帮助农民解决劳务纠纷、岗位调换等问题,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五大连池市公安局还派民警专程赴北京、大连为农民工办理了第二代身份证,为农民节约资金近40万元,受到广大群众普遍欢迎。使在外务工人员安心、留守家属放心、用工企业舒心,进一步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稳定率。
抓引导,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五大连池市把劳务输出组织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建设作为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重彩之笔切实抓紧抓好,逐步完善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劳务输出服务组织,倾力培养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目前,全市共有基层服务机构34个,工作人员90余人,大批劳务经纪人也活跃在乡村。几年来,通过劳动力转移网搜集有价值的劳务信息,累计输出劳动力1万多人。
抓建设,精心培育劳务输出基地。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工的盲目外出,提高输出效率,五大连池市本着巩固老基地、建立新基地的思路,广泛联系,积极取得发达地区政府及其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做到输出一地,巩固一地。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五大连池市先后在北京、大连、沈阳、青岛、哈尔滨等13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基地52个,在俄罗斯、日本建立境外劳务基地4个,每年可提供用工岗位3万多个,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农民经纪人在创建劳务输出基地上作用明显,太平乡平安村农民王大成、关鹤等人在大连务工多年,组织带动一大批家乡人到大连务工,他们集中居住在大连市金州区的一条街上,被当地人称为“平安一条街”,成为五大连池市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新发乡农民齐建军在北京一建公司打工,因工作出色,被任命为工程项目部经理,带走家乡300余人到该公司工作,等等。
目前,五大连池市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480人,累计转移4.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年可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劳务经济已发展成为五大连池市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