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是办多少事筹多少钱”,山河农场发展之道标新立异。他们采取紧缩非生产性开支、力争项目支持、吸引社会投资、资本置换等措施破解资金紧张难题,加快小城发展。
今年,该场筹划干的正事海了:两个管理区2万亩良田改造、建大马力综合库房、晒场、客运中心外网工程、盛园小区广场硬化工程、四期水上公园、森林公园、平顶山旅游区景点,奶牛小区、通村路,修整农田路、治理冲刷沟、撤点复垦、中小学危房改造,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科技园区,植树造林,所有这些项目,都是“十一五”规划中挂号的,总投资没有6582万元下不来,可若没钱,哪样都玩不转。今年土地租金外加社会性收入,全场不到4000万元。加上农场社会开支增加,全年货币资金缺口3000多万元,资金无疑成为首要难题。如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速经济和城镇建设步伐呢?农场坚持两点原则,一是不增加土地利费税,不把企业发展所增成本转嫁给职工;二是不增加企业负担,不向银行贷款。农场从刚性预算管理下手,紧缩非生产性开支,上半年全场八项费用支出131万元,比计划下降81万元,仅占收缴土地租金支出的4%,仅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三项就节余22万元。农场积极上报项目争取扶持资金,获得上级拨款2320.5万元,还吸引社会投资1663.5万元,这些资金,满足了全部项目建设计划需求。
投入的这些钱,怎样能实现良性循环?农场实施了“资本置换”思路。其实质是激活资产,让其流动增值,实现从资产到资本的转换,实现资本盈利的最大化,最终让百姓受益。农场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占地4万平方米,集育苗、生产、技术推广于一体的蓝莓科技园区,繁育种苗100万株,已试种成功,明年将在全场农户中大面积推广,按照每户种植2.5亩计算的话,户年增收可达2万元。在改造的6万亩标准化良田建设中,农场在麦、豆、玉米三大作物中,重点推广了免耕、深松耙茬、原垄卡种、深窄密等10项增产技术,年可增产粮食200万公斤,增加农业产值700多万元。今年在六区新建的10栋4500平方米的奶牛小区,能舍饲奶牛500头,促进全场年底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741万元。投资通过实施“资本置换”的投资,年可调动社会资本5000万元。交通空间、市场空间以及产业发展空间实现的进一步拓展,激发和催生了区域民营经济,可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纯收入3753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