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8日在黑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黑河市200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审议。
一、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和市人大四届二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财政预算执行良好。
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据报表统计,上半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5313万元,占全年预算73.5%,同比增长6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576万元,占全年预算69.0%,同比增长60.7%;上划收入完成32737万元,占全年预算78.6%,同比增长62.0%。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530万元,占全年预算126.4%,同比增长18.5%。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7543万元,完成全年预算43.8%,同比增长41.2%。基金预算支出14582万元,完成全年预算113.2%,同比增长68.4%。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增值税5206万元,占全年预算65.9%,同比增长44.7%;营业税6427万元,占全年预算72.4%,同比增长42.7%;个人所得税2004万元,占全年预算78.9%,同比增长52.6%;企业所得税4971万元,占全年预算156.8%,同比增长180.2%。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951万元,占全年预算46.4%,同比增长36.2%;教育支出30054万元,占全年预算42.0%,同比增长17.0%;科学技术支出920万元,占全年预算38.9%,同比下降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188万元,占全年预算64.3%,同比增长36.1%;公共安全支出9116万元,占全年预算44.3%,同比增长35.0%。
市直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978万元,占全年预算97.8%,同比增长8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24万元,占全年预算97.4%,同比增长93.0%;上划收入完成12454万元,占全年预算98.1%,同比增长86.8%。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681万元,占全年预算89.4%,同比增长73.5%。一般预算支出23551万元,完成全年预算44.0%,同比增长79.2%。基金预算支出8424万元,完成全年预算99.5%,同比增长250.6%。
市直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增值税2230万元,占全年预算95.1%,同比增长81.9%;营业税1335万元,占全年预算73.2%,同比增长65.4%;个人所得税700万元,占全年预算100.0%,同比增长75.0%;企业所得税2198万元,占全年预算126.5%,同比增长119.4%。
市直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83万元,占全年预算70.1%,同比增长53.4%;教育支出2589万元,占全年预算52.6%,同比增长43.4%;科学技术支出249万元,占全年预算31.0%,同比增长1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54万元,占全年预算34.3%,同比增长265.1%,公共安全支出3086万元,占全年预算46.8%,同比增长46.3%。
从分析的角度看,上半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一是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增幅位于全省前列。二是在财政支出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理财思想,全市职工工资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各项津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及时调整兑现。三是财源建设项目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初步显现,其中五秀山俄电加工区上半年增收1700万元。
虽然上半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县级财政收入增收潜力不足,明显滞后于市本级。上半年,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达到116.3%,县级增幅为20.5%。二是兑现调资、津补贴等增支因素较多,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政府偿债压力较大,财政资金调度紧张。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财税征管、努力增收节支和积极向上争取逐步加以解决。
二、上半年财税工作进展情况
上半年,各级政府及财税部门积极培植财源,努力增收节支,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狠抓税收征管,促进收入快速增长。国税部门充分利用税收征收软件和网络信息数据,深入开展税收收入分析和预测工作,提高了税收分析质量和纳税评估水平;强化了对煤炭、工业硅生产企业等重点税源监控,加强对纳税薄弱环节的管理,堵塞漏洞,促进增收。地税部门积极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加大对建筑安装、金融保险、餐饮服务等行业税收的稽查力度,上半年稽查查补收入超过1300万元。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黑河市完善煤炭企业产销量统计方法加强税费征管工作实施方案》,设计了煤炭产销计量流程,印制了相关凭证,加强了对煤炭行业生产、销售、纳税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增收1470万元。市本级稳步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进程,加强了契税征管,其中土地出让、转让契税增收128万元。
(二)发挥公共职能,逐步提升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提升各项社会事业的财政保障能力,切实改善民生。一是兑现了市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整政策,及时补发了2007年以来的津贴额度。二是认真贯彻《黑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社会保障资金实现了100%发放。累计对25.1万人次发放养老保险金19992万元;累计对69.6万人次发放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944万元。三是大力支持“三农”发展。全市发放水稻、玉米及大豆良种补贴资金4875万元,比上年增加3450万元,补贴面积达到480万亩,比上年增加345万亩;发放粮食直补资金5.8亿元,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进一步落实《黑河市城区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启动了市区廉租住房建设和资金保障工作,争取上级廉租住房补贴资金876万元,地方财政应安排的保障资金已经到位。五是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4550万元,落实了免费义务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政法经费保障等政策,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三)多方筹措资金,稳步推进财源建设。一是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寻求上级政策和我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为我市重点财源项目建设争取资金扶持。其中:争取银行借款及无偿资金3300万元,支持了对俄出口加工区财源建设示范点建设;争取外贸发展金1500万元,支持了大黑河岛中俄自由贸易城基础设施改造;争取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了全市31个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二是认真研究全省财源建设规划,围绕发展原材料、能源、贸易、旅游等产业,论证上报了34个新项目,有22个列入省重点扶持计划,其中:列入大项目计划10个,列入重点项目计划12个。市本级上报的5个项目全部列入大项目扶持计划,其中,对俄出口加工区列入全省财源建设示范点范围。三是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试行驻外招商员制度,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定期驻在重点地区专门进行招商。全面落实招商优惠政策,继续扶持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充分发挥担保公司贷款的政策性效应,加强与银行合作,扩大融资规模和范围,为12户中小企业提供委托贷款和担保贷款3063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11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00万元。
(四)创新管理方式,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加快将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进程。市直在2008年部门预算执行中将住房公积金财政匹配比例由5%提高至8%,每台小汽车经费增加了5000元。二是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转轨改革,加强零余额账户管理,强化对预算单位会计凭证的审核监管,严格控制国库资金支出。三是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制度,强化了供应商和评审专家信用体系建设,政府采购专家库和供应商库管理系统已初具规模。全市上半年完成政府采购额16561万元,节支率6.3%。四是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制定了《黑河市市政公用设施招标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公用行业招标养护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尝试将城市管理全额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五是积极做好企业改制重组、化解债务和盘活资产等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投入各类改制资金2500万元,完成了西市场、液化汽公司等企业的改制。开展了大黑河岛国贸城清产核资工作,为下一步企业改制奠定基础。
(五)坚持依法理财,不断强化财政监管。认真落实财政“五五”普法各项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了财政领域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实施了《完善财政监督工作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财政监督的原则、内容、方式、目标、机制,逐步实现财政“大监督”格局。上半年,对建设局、自来水公司、规划局、水务局、人防办等单位的多项非税收入进行了摸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非税收入征缴程序,严肃了财经纪律。制定了《黑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着手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加强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共审查工程预、决算和预算控制价52个项目,审减额1778万元。
三、下半年财税重点工作
虽然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快速增长是建立在收入总量较低水平基础上的,且与日趋增长的支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因此,下半年,各地要加强财税收支形势的分析研究,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围绕绩效考核,深入推进财源建设。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财源建设绩效工程的各项部署,在巩固基础财源的基础上,重点培植好新兴财源和后续财源,逐步优化财源结构,大力支持二、三产业中的重点和龙头财源项目,进而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财政收入稳定、持续增长。从我市实际出发,加快推进俄电加工园区、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增加经济总量;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项目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对外经贸企业、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形成多个板块式财源并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局面。此外,要将财源建设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紧密结合,形成规划科学、分布合理、协调有序的发展格局。
(二)把握政策导向,努力做好向上争取。在深入研究和把握财政经济政策导向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做好项目,加大力度,确保今年对上争取实现新突破。抓住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省加快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契机,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及资金扶持。重点在生态环保、森林草原养护、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生态建设、财税收入分成等方面争取到政策支持,形成长期稳定的政策效应。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棚户区改造、廉租房补贴、边境地区及口岸建设、外经贸发展、旅游发展、工业园区、对俄出口加工区建设等方面争取资金支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完成预算任务。切实贯彻“堵漏洞,建机制”的税收征管方针,继续强化税收征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全面落实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联动机制,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完善税源动态管理机制。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煤炭产销量的清查、统计力度,严防税收流失。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继续开展税收稽查,抓好零散税种和非税收入征收,确保收入及时入库。结合我市财政经济现状,深入研究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及GDP之间的关联性、互动性,切实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同时,要科学分解各县(市)区财政考核指标,督促各地全面落实,确保年底实现“3个县(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超亿元、2个县(市)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财政绩效目标。
(四)切实关注民生,加大公共保障力度。按照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财政公共服务功能。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切实落实项目资金审批程序,科学控制部门支出项目和追加资金审批,将有限的财力逐步向保障民生、促进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倾斜,确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12项改善民生行动,让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进一步落实省财政厅将我市作为全省财政支出管理改革联系点的各项工作部署,加强财政支出和资金管理,不断创新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开展细化部门预算定员定额标准的改革试点工作,汇总、分析各项数据,测算出符合市直财力水平的公用经费标准定额。二是完成公务卡管理系统安装测试工作,启动公务卡管理改革试点;按照省财政厅统一安排,对省外居住财政统发工资人员进行指纹采集,全面完善财政统发工资数据库。三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四是制定《黑河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规范市直预算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继续对国有资产创收情况调查、摸底,加强资产收入管理,增加财政收入。五是积极参与和支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多项工作。
(六)注重资金效益,坚持科学规范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和追踪问效机制,建立监督有力、评价科学、问责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加快建立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大监督”格局。加强财政性投资项目的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促进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加快改革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方式,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财政资金使用新模式。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加强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加快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资产使用科学化、资产处置公开化、资产收益预算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下半年,全市财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小康黑河、和谐黑河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