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嫩江县科洛镇的普通农民;他们多年在黑土地上摸爬滚打、耕耘不辍。依靠国家的惠农政策、依靠自己的努力打拼,他们双双获得国家农业部授予的2007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殊荣,他们就是嫩江县科洛镇石头村的杨占胜科后村的丁清龙。
今年50岁的杨占胜高中毕业后,在家乡科洛镇石头村务农。他积极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不断学习探索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新型农民。如今,他已经拥有大小农用机械14台(套),固定资产达200多万元。还利用地域优势,扩大承包面积,去年种植小麦4000亩、大豆2020亩,粮食总产达1473.7吨。
53岁的丁清龙是科洛镇科后村村民。2003年,在镇政府的扶持下,自己又筹措资金投入20多万元建设农机具库房和粮食仓库,投入30多万元购进大马力农机具。如今他已拥有固定资产达80多万元。去年种植小麦3500亩、大豆2300亩,粮食总产达到1359.7吨。由于库房建设达到规范化,农机具基本配套齐全,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这两位淳朴的农民认准了“科技”这条路,依靠科技种田,大胆引进新品种,使自己的承包田成为粮食种植示范基地。杨占胜积极与上级农技部门联系,开展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主的粮食生产技术示范。他积极参与推广大豆行间覆膜新技术,去年他种植的农作物全部按照农场模式化栽培组织生产,在大灾之年,小麦亩产达315.3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17.5%;大豆亩产105.2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18.4%。
丁清龙也同样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他先行在自己经营的耕地上试点推行“六统一”栽培模式,采用先进大马力机械进行深松整地,提高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从播种、中耕到收获,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95%以上。去年小麦亩产达到321.2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19.7%;大豆亩产达102.4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15.1%。致富不忘众乡亲,是共产党员杨占胜、普通村民丁清龙的承诺和心愿。
几年来,杨占胜的家庭农场已成为当地粮食生产基地的技术示范场。每年他都向周边农户串换优质良种2.5万公斤以上,提供机耕、机收服务1万多亩次,做到精耕细收,优惠服务。家乡的父老乡亲遇到难事,他都无私帮助,为了方便乡亲们出行,曾义务修建小桥3座。
丁清龙始终把引进优良品种作为提高粮食生产的前提,自己高价引进优良品种,繁育后主动为农民串换。他还用自家的固定资产担保为村上8名特困户贷款,同时带领3户农民从外地购进优质獭兔,在农闲时组织人员外出打工,被乡亲们称为致富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