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畔,有个近百户的少数民族村逊克县车陆乡朝鲜屯。然而,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30多年来,与驻地的边防某部官兵间谱写出一曲曲唇齿相依的鱼水赞歌。
说起屯里浓浓的拥军情,需从30年前忆起。那年秋天,由于雨水特大,朝鲜屯通往山外的那条2.5公里的小路因山洪暴发被冲断多处,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秋收,眼看着忙碌一年的收成运不回家,可急坏了村民。就在村民们一筹莫展时,子弟兵来了,战士们运土拉沙,连续奋战三天,路修好了,村民的庄稼全部运回了村里。此后,每到夏季部队官兵都义务为村民修这条道,村民们看到官兵起早贪黑地从江里拉沙子修路,忙得连村里送来的茶水也顾不上喝,十分心疼。他们都觉得欠官兵们的情太多了。勤劳、朴实的朝鲜族村民,就用自己的真情同样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拥军赞歌。1991年的农忙时节,边防站翻地种菜的四轮车突然坏了,村民们知道消息后,没有村领导通知,金泽民、金珠平和李志强三个村民就自发地开着家里的四轮车把连队20余亩的菜地翻了个遍。临走时,村民没收部队一滴柴油。村民们都是种地的行家里手,当得知一些南方籍战士在家没种过土豆时,播种季节,就手把手地教战士们如何选种、切块,还亲自为他们播种。每当农闲时节,村民们还主动教官兵们制作朝鲜族特色的小咸菜,大大丰富了官兵们的餐桌。
鱼水总相依,共谱和谐曲。官兵们训练执勤之余,组织科技助民服务队,深入屯子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宣传科技致富信息,还自费为村民购买科普知识丛书。为了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共同繁荣军地双方的文化生活,每逢春节、建军节、国庆节等大型节日,官兵们都会主动与屯子里的朝鲜族村民精心策划以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联欢活动、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的全面展开,拓宽了村民的视野,提高了村民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猫冬”、赌博现象不见了,农闲学习“充电”成为时尚,屯子中涌现出了十余户科技发家致富典型。
如今,军地双方已共同走过30多年不平凡的里程,也结出了累累硕果。朝鲜屯被上级政府多次评为“星级文明村”,驻地边防站也连续五年被上级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爱民路”上的“双拥碑”坚实而醒目,军民之间火热的鱼水真情,共同谱写着边防线上新的和谐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