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正文
我市援藏医疗队长勾先哲真情讲述 7.29
http://heihe.dbw.cn   2008-07-29 09:49:28

  按照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要求,黑龙江省自2002年春开始了为期10年的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工作。医疗援藏是其中工作内容之一。2005年3月,黑龙江省卫生厅决定在黑河市组建一支援藏医疗队,到西藏日喀则地区仁布县进行医疗援藏工作。得到通知后,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普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积极报名,经严格审批我有幸成为援藏医疗队中的一员,并被任命为黑河市援藏医疗队队长。2005年5月,我和另外两名同志带着领导和同志们的重托奔赴雪域高原……

  在拉萨下了飞机,乘车驶离拉萨市区不久,就让我们体会到了“行路难”。路异常险峻,好多路上面是峭壁,经常有石头滚下,下面就是深谷,稍有不慎就有坠入深渊、车毁人亡的危险。有些地方根本找不着路,司机只能凭经验和感觉行进,有的地方坡度很陡,记得有一处坡度近50度……

  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我们渐渐出现了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我们服用抗高原反应的药,但症状没有丝毫缓解……从拉萨机场到仁布县城虽说只有200余公里的路程,但4500吉普车跑了近10个小时。到达仁布县城时高原反应症状更明显了,平地慢走如负重物,头痛难忍,频繁呕吐,就像喝醉酒一样,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好容易睡着了又会因头疼疼醒,醒后不知何时才能睡着。5月下旬当地还很阴冷,这里空气含氧量低,晚上睡觉时也不能把窗户关严,否则有窒息的可能。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系统用抗高原反应的药物,配合少活动、多饮水、注意保暖,高原反应明显缓解后,我们就积极开展工作。作为医疗队队长,工作中我时刻牢记临行前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指示和嘱托,克服高原缺氧、语言不通等许多困难,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

  我首先配合院领导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使医院的面貌和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有所改观。我主要工作在门诊,同时指导病房工作,坚持每周二、四上午查房,参加危重病人的会诊和抢救工作,遇有急危病人不管多晚我们都随叫随到,积极推广新的诊疗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肯定。

  鉴于当地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我向院长建议组织业务学习,每周二、四下午我们三位援藏医生给当地医生讲课,使当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受到了当地医务工作者的欢迎。

  通过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提高了医院的确诊率和治愈率,降低了转诊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和收入,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仁布县医院病人总数不是很多,但传染病种类和人数相对较多,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和菌痢等为最多,这既有呼吸道传染病,又有消化道传染病,可医院几乎没有什么防范措施,甚至连洗手用的流水都没有,所以被感染的机会很大,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初到高原抵抗力明显下降的人来说风险更大。我们和当地医生一道在治疗病人的同时积极开展卫生宣教,进行消毒隔离等防病措施,控制了传染病的大面积传播和流行。

  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生命禁区”,初到高原的人很难适应,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经常会出现上感、腹泻等症,这些小毛病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都可能会引发急性肺水肿,以致危及生命。有一段时间,当地流行腹泻,病人较多,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当时进藏时间不长,抵抗力较低,我很快出现了腹泻、发热症状,吃药不见好转。因患者大多来自偏远的牧区,出来一趟很不容易,所以我仍坚持在工作岗位,后来终于病倒,在当地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好转后我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

  身在万里之外的雪域高原,举目无亲,所以我们遇到的困难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外,就是难耐的孤独与寂寞。工作之余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当时也只能收看中央1套节目,因失眠,我们每天都到凌晨1时30分转播结束将节目看完才睡觉。

  援藏结束时,我们身体消瘦了,头发稀疏了,但一想到通过自己的工作能为广大藏族同胞解除病痛,内心就会无比欣慰。援藏结束,在当地政府给黑龙江省卫生厅发来的材料中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其中有一句话是“黑河市援藏医疗队是历届医疗队中最出色的一支”。

  临行前,藏族同胞手捧洁白的哈达列队相送,此时我们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

  此次援藏,可以说实现了我们进藏前的承诺——不虚此行、不辱使命。

  人应该有所奉献,援藏对自己身体有所影响,但我觉得是值得的,这段经历已成为了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对于当初选择援藏,我不后悔。

作者: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