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副主任护师、共产党员张宝英,28年来一直工作在护理临床第一线,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优质的服务,诠释着一名护士无悔的追求。
从1980年卫校毕业至今,张宝英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勤勤恳恳,扎扎实实,默默工作。为了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她坚持专业理论学习、刻苦钻研护理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工作中她非常注重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应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更新技能,更新操作,改进工作方法,改善服务质量,成为我市心脏内科护理学科的带头人。28年中,她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最苦、最累的时刻她总是冲在最前面,无论是分内、分外的工作,她都主动承担,毫无怨言。
作为一名资深的老护士,张宝英工作不等不靠,和年轻护士一样倒班,参加值夜班。因为年龄原因,具备护理管理能力的她仍然从事一名普通护士的工作,但她甘作“人梯”和“铺路石”,成为年轻护士护理工作的主心骨。她常常对刚参加工作的新护士、对带教的实习生讲,细心、细致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功,细心一点、细致一些,病人的痛苦就会减少一点,生存的希望就会多一点。一次,她在巡视病房时发现一位老年患者呈强迫体位,大汗淋漓,她马上通知值班医生请来胸科医生会诊,确诊为自发性气胸,立即送至胸科抢救,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2008年2月,患者李小山中午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下午她接班后凭着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意识到病人危重的病情随时会有变化,便为患者用套管针建立了一路静脉通道。不久,患者果然出现了心脏骤停,正是这条绿色的生命通道为抢救李小山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多年来,她凭着细致入微的观察护理,从病人一个微小的变化中敏锐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症状,并向医生提出前瞻性的建议,特别是在危、急、重症病人的观察护理中。在张宝英眼里,患者不分高低、不分贫富、不分城乡,只要是患者她都会一视同仁,会用心、用情、用爱、用微笑去面对。
2006年5月26日,在黑河市扑火被大面积烧伤的34名武警官兵紧急送往医院。刚刚下班回到家的张宝英接到通知后来不及吃饭,马上赶回医院投入到了紧张的抢救中。她主动承担夜班,分管离护士站最远的烧伤病房。她娴熟的护理技术、体贴的关爱使伤员暂时忘记了灼热的病痛。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了三十几个小时后,张宝英接到去北京转送伤员的任务,当时她丈夫出差在外,家中还有一周即将高考的儿子,但她没有犹豫,安置好儿子,转身登上了运送伤员的飞机。在飞机上,由于机舱拥挤,她就跪在机舱的地面上,为伤员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与部队护士一起更换氧气袋,为伤员吸痰,递便器,圆满地完成了长途转送伤员的护理任务,受到了扑火前线总指挥的表扬。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张宝英不仅做好本职护理工作,只要是患者有困难,她总会热心相助。一位猝死病人,身边只有儿子和老伴,她帮助料理后并送至灵车。还有一位呼玛农村的病人,突发心梗去世,他妻子没钱,在黑河又举目无亲,她知道后主动与科主任、护士长一起联系民政部门帮助料理后事,使家属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如今,已经46岁的张宝英仍然工作在护理一线,在她的背后,也有一大串闪光的荣誉:优秀共产党员、最佳护士、医院爱岗敬业先进个人、市政府记功奖励……可在荣誉面前,张宝英没有停步,一如既往地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她说,我要像南丁·格尔那样,为了护理事业甘愿奉献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