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黑河历史文化资源 正文
“一日游”引来全国游客 7.23
http://heihe.dbw.cn   2008-07-23 11:15:39

  “就这么出国了。到苏联,观光购物一日游。”

  “手续非常简单,不用邀请不要担保,更不必到大使馆门前排队签证。交了4张照片,再付100来元人民币,出国的事就指日可待了。不过时间很短。我的出境通行证有效日期是:3月10日至3月10日。上午8时告别亲爱的祖国,晚上8时便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时间是短了点,可毕竟是出国呀,而且是去隔绝20年之久的苏联!”

  这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于1989年3月31日刊载的《出国12小时》游记的第一个自然段的全文,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作者有幸成为“中苏一日游”一员,从黑河口岸赴布市旅游的欣喜心情和见闻。

  一

  老黑河人大都记得,黑河与布市之间的“一日游”开通于1988年9月24日。当时中苏两国关系还未恢复正常化,但隔江相望的两地双方领导人以大无畏的胆识,在长达358公里的边境线上,第一个开通了跨国旅游。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迅速发展,边境贸易的逐步恢复,尽管那时的中苏关系乍暖还寒,两岸的破冰动作还谨小慎微,双方官民渴望了解、渴望交流、渴望亲自去感知对岸一切的心愿,不时溢于言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东北亚的呼唤——黑河开放纪实》,在“出国旅游”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1988年3月,黑河边贸公司经理刘兴泉一行到阿州谈贸易,阿州执委会副主席西蒙涅茨提出开展“一日游”。“你们到黑河要看什么呢?”“就想到黑河马路上走一走,到商店逛一圈,午间吃上一顿中国饭,下午到居民家看一看中国人民怎样生活的,我们就满足了!”多么淳朴、多么实在的热烈愿望。20多年的封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绝,使两国人民对彼岸那块土地陌生了,希望互相了解的愿望日趋强烈。

  二

  这愿望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很快进入实际联手操作阶段。

  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黑河行署得到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后,应苏方邀请,行署副专员王世翠率地区旅游局局长等一行9人,于9月9日赴布市同阿州领导及有关部门就开展“一日游”具体事宜,进行了历时3天的会谈。

  双方通过认真商讨,在友好的气氛中签订了具体实施合同。主要内容为:

  在不动外汇、相应交换旅游团组、提供对等服务的原则下,在中国黑河与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开展“一日游”活动。从1988年9月24日开始,中国国际旅行社黑河支社和苏联阿穆尔州旅行者联合公司交换旅游团组,每周交换两个团组。每个团组由40人组成。中方每周星期三和星期六派团,苏方每周星期二和星期五派团。为使旅游者能够购买少量旅游纪念品,苏方发给中国旅游者每人50卢布;中方发给苏联旅游者每人50元人民币(后来增加到75元)。

  游览项目确定为:在黑河乘车游览市容,游览商业街(参观商店和其他商业企业),游览卧牛河水库旅游区,参观学校,参观社会福利院。在布市乘车游览市容,参观地质博物馆,参观工业或农业企业,参观学校,参观商店和商业企业。

  三

  1988年9月24日,是一个应被旅游事业乃至中苏关系史永远铭记的一天。就是在这一天的上午8时,江两岸码头的两艘各载40名游客的客轮,同时徐徐离岸向彼岸欢快驶去,使“一日游”成为事实。

  时任黑河地委宣传部部长的晋长厚担任了首发团团长。他在所撰《永远存在心上的友谊》一文中开篇这样写道:

  “在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人们盼望已久的中国黑河与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的‘一日游’于1988年9月24日正式开通,我带领第一批旅游者在布市观光、游览,受到苏联人民的热情欢迎,从早上七点半出境到午后七点半回国,整整十二小时,时时在感受着苏联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对中国人民的良好祝愿。”“在一天观光、游览结束的时候,我们乘着苏联游船离开了黑龙江北岸。船渐渐驶到江心时,在月色中还依稀可见苏联朋友在向我们招手。”这是文章结尾段的话。可见“一日游”给游员们留下的记忆有多么美好为向省、中央申请兴办“一日游”,时任黑河行署旅游局副局长的孙嘉谦,跑了多次哈尔滨、北京,后来他怀着成功的喜悦,随首发团抵达布市时,别有一番成功喜悦在心头。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日游’的意义超出了旅游的范围,它促进了双方的了解,促进了双方的合作,也促进了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人们说,到了黑河不参加“一日游”,如同到了北京不去天安门广场,到了巴黎不去观赏凯旋门,将会遗恨终生。于是“一日游”从每周两批很快增加到每周三批、四批,最后变成了天天发团。

  有资料说,截至1992年11月末,共交换团组98548个、41.23万余人次。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游客来黑河参加“一日游”。

  黑河作为大红大紫的“一日游”“明星”城,名扬四海。

作者:李广厚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