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市委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平安黑河”的新目标。建设“生态黑河”是实现黑河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五个转变”。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战略上实现转变
一是明确定位。要从思想意识上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就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意识,从战略高度上重新审视我市的地缘、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对市情的了解程度,明确“生态立市”战略,打资源生态牌、走生态文明路;二是调整产业。抓住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机遇,积极调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认真研究制定出符合黑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支持的方向上企业、壮产业;三是理顺机制。进一步理顺生态市建设的工作机制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生态市建设领导机构的协调、组织作用,今后各相关单位在报省项目立项、审批前,要经过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讨论,进行集体决策后方可上报;同时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生态市建设的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尽快分区设限,在强化区域生态保护上实现转变
一是建设国家级生态功能区。黑河市承接大小兴安岭,境内有嫩江、黑龙江两大流域,是保证两江水质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我们要抓住国家近期对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投资的机遇,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功能区,通过做项目申请国家资金,对市域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治理,保证境内河流达到出境水质标准要求。二是抓紧启动已确定的五个生态功能区建设。在《黑河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我们已经区划了黑龙江沿江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高寒区、松嫩平原温带半干旱草原区、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和库尔滨森林生态区等五个不同类型的功能区。要区别不同功能做项目,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尽快发挥其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三是进一步创建自然保护区。对市域范围内有代表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古生物、地质遗迹、珍稀和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如红松母树林、野生大豆、黑嘴松鸡、驼鹿、候鸟繁殖地、冷水鱼繁殖地等地域都可创建自然保护区;同时也可以考虑能否和对岸联合建立保护动物通道。四是设定特殊保护区。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是自然瑰宝,人类的共同财富,坚决予以保护;应禁止在五大连池保护区内上马不符合《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的项目,停止建设一切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无关的项目;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矿泉水和生态农业三大产业;创造条件争取资金推进五大连池流域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湿项目。
三、调整投入重点,在项目投资方向上实现转变
一是加大森林、草原、土地、湿地和水资源等项目的投入。大力加强森林防火和生态保护的基础建设和装备建设,将我市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的83万公顷林地切实保护好,国家专项管护资金要足额投放到位;大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完成草原区划和确权,对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禁牧,强制进行封区育草、育林。二是加大自然保护区投入。对自然保护区都要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管护,立碑定界,配备必要的交通和通讯工具,防止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三是加大生态恢复与重建项目投入。按照全市生态功能区划和循序渐进原则,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退耕还草、沙金过采区环境恢复、土地复垦、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对已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尽快修复;针对我市林农间作、发生火灾和破坏生态的隐患大的实际,应立足现实、加强管理,逐步实施生态移民。四是加大农业生态保护投入。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生物肥和农家肥,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加快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鼓励补助政策;要有支持发展新能源的财税政策和措施,支持发展石油替代能源、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推介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
四、创新管理方式,在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上实现转变
一是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对涉及矿产、草原、森林、土地、水域、旅游等自然资源开发时必须做环评审批,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和环境,在条件或技术不成熟时不要急于开发。二是重点突破。可从矿产资源开发和水资源利用项目入手,探索制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树立“资源有价、生态有价”的观念;自2008年开始,对市内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开始记账,借别人总量新上的企业在排污交易实施后,要按量付款,确立“污染有价”的观念。三是完善生态、环境恢复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责任机制,按照生态、环境有偿使用原则,由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对单位个人收取生态补偿费或环境恢复治理抵押金,保证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或闭矿前,能够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随时搞好环境治理或生态恢复。该款应在财政局单独立户,专门管理和使用。
五、多种举措并施,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实现转变
一是加快平房区改造。运用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市城镇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集中供热。这既是为老百姓造福,更是为保护生态环境做贡献。通过改善住宅条件,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煤烟污染,而且从根本上解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二是创建环保模范城。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并及时启用污水处理出厂;加大烟、尘治理力度,坚决执行洗浴行业的型煤锅炉改造或使用清洁能源、饭店使用清洁能源并消除异味、防止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的二次扬尘、开展汽车尾气排放检查;加强噪声超标处置,对建筑施工噪声超标、交通运输噪声超标、商业叫卖噪声超标、餐饮娱乐噪声超标等现象严加管制;加大对工业废弃物的管理,严防二次污染;加强对放射源的管理,开展对各种辐射、放射源的检查。三是借助通道谋求发展。要借助“两国一城”建设和黑龙江大桥建设,进一步扩大“内引外联”,加速发展“无烟工业”和第三产业,引进俄罗斯的高科技产品和先进技术,把黑河建设成为污染程度低、科技含量高、适宜于人居的对外开放城市,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生态是金。良好的生态条件赋予人类高度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提高竞争力。资源有限,环境有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黑河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