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农场的刘成岗是个远近闻名的勤快人,但他今年却种起了“懒汉田”,100多亩玉米地就那样不翻不耙的在原来的垄上种上了大豆,让不少人琢磨不透。可几场大雨过后,人们就明白了这其中的理儿:这么陡的坡地,不但垄沟、垄台的黑土没被冲刷,而且大豆苗齐、苗壮、苗高。“去年我就试验过了,原垄卡播免耕、保土、保墒,还节省作业费。”刘成岗点了题。
看来,勤快的刘成岗“懒”得有道儿。该场33万亩耕地中丘陵慢岗地占一半,坡耕地也有4万亩,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农场鼓励农户对承包地进行保护性耕作。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刘成岗根据自己耕地的土壤质地、坡度、排水状况,便应用了“原垄卡播”这一免耕、少耕技术。
以往种地,播种前要翻地、耙地、起垄,土壤越压越实,土壤的有效层越来越薄,现在“原垄卡播”少了整地这一环节,只需播种、管理和收获了。乍一看,这真是懒人种的“懒汉田”,但细琢磨,全是好道儿。“原垄卡播”动土少,减少了雨后地表径流,而且蓄水、保墒、抗旱、免耕,减少了作业次数,每亩可减少机车作业费近20元;原垄原茬不播动,土壤中前茬作物没吸收完的肥料和根部的腐植质可以被当年作物利用,节省肥料投入。
像刘成岗一样,今年农场4万亩坡耕地全部实施了“原垄卡播”的栽培技术,可为种植户节本增效100多万元,不少农户争着要明年承包这些地,曾经没人要的坡耕地如今成了“香饽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