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这个名字在五大连池农场妇孺皆知,都夸她能干,是个女强人。
陈凤今年已经45岁了,在她漂亮的脸颊上刻下了人世间沧桑的印迹。28岁时陈凤和殷彬结婚,虽然很穷却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为了摆脱穷困,1996年陈凤多方筹措资金3万多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为了使机车的劳动效率更高,创造更大的价值,她又借了4.9万元钱去长春买了一台6110型柴油发动机,结果因为机车老化,技术又跟不上去,脱谷质量极差,速度又慢,几乎无人租用脱谷,一下就赔了7万多元钱。
1998年又赶上洪涝灾害,承包地又赔了1万多元,债主天天上门要债,房子连同收获的粮食都被债主分了,机车也被拆分成零件顶了债。尽管这样,陈凤后来还是被一位债主告上了法庭,被拘留15天。
一连串的打击让坚强的陈凤患上了急性心肌炎,人被送到医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这次又花掉1.3万元的医疗费。几年来她累计欠下债务7万多元。
面对多舛的命运,是寻死上吊,还是逃走躲债?陈凤也曾一度彷徨过,苦闷过。不,这些都不是陈凤的性格。她想:“我不能就这么服输,我不能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日子还得慢慢地过,我一定要想法挣钱,还清债务,绝不能让人戳脊梁骨。”一个知道自己目标的人,就不会因为挫折和失败而泄气了。2000年3月,陈凤想尽了一切办法又承包了7公顷地,亩产达192公斤,当年就还清两分大账。
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她同丈夫商量,冬闲时间,晚上包黏豆包、汤圆,白天为几个大豆公司收购大豆。5个冬天,她晚上经常是一两点钟才睡觉,白天还得出摊卖豆包、汤圆,公司来车还得去收大豆。一个夏天,在山上侍弄地时,由于连续下雨,道路泥泞无法回家,带的干粮吃没了,饿了挖野菜吃,渴了喝口雨水,陈凤在四处漏风的窝棚里住了三天,尝尽了苦头。
有付出必定有回报,陈凤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洒,到了2004年底,她仅用5年时间就还清所有外债。这两年又买了房子,添置了家具,购买了小四轮和全套农机具。
2006年,场农行没有发放贷款,陈凤的7公顷承包地没钱种,准备卖掉。这时,五市大地种业公司的老板张东方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农村信用社帮她贷款1.5万元,使她种上了13公顷地。同年5月,张东方又帮她开起了农药店,获利6734元。
2006年冬天,她又开始为五市富民公司、大地种业公司和北安旭丰种子公司收购豆种累计达243吨。这样既带动了五大连池农场大豆价格的上涨,使农户得到了实惠,又促进了农场经济的发展。2007年,场工会和妇联了解到陈凤的情况后,为她发放了4万元的扶贫贷款,农场邮政支局又为她的农药店挂上了“邮政三农服务站”的招牌,享受全年免税的优惠政策。有了各方的支持和关爱,陈凤的生活又有了很大的转机,她利用这些钱和条件扩大了经营规模,收入明显增加。
去年冬天,黏豆包和汤圆的销量也明显增长,用了两吨多糯米,农场的5个食杂店和五大连池市两家商店都到她这里批发汤圆。今年陈凤又将黏豆包和汤圆注册了商标,准备入冬后形成规模性生产,打出自己的品牌,闯入“北大荒绿色食品”市场。
2008年春季,陈凤花了5.9万元在农场黄金地段买了一栋90多平米的商品房开店,增加了经营品种。尝尽了生活酸甜苦辣的陈凤有了今天的成功,并没有忘记贫困的远亲近邻。到种地时,她主动出钱为困难职工买豆种,赊农药、化肥,价值7.2万元,为农户协调贷款20万元,帮助他们解决了难题。
在无情的生活面前,陈凤最终靠自己努力的拼搏,走向了成功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