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以提高农民工职业素质和就业技能为宗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截至6月末,该市“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民3424人,其中,引导型培训1500人,技能型培训924人,技能型培训后输出924人,占技能型培训总数的100%。
该市为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实施,紧紧抓住转变观念这一关键环节,大张旗鼓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竞争就业观念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发动、相关部门走家串户上门宣传、外出务工典型现身说法,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走出择业误区,树立“思路一变天地宽、观念一变门路广”的思想。通过宣传教育,许多农民认识到只有提高职业技能,才能在市场竞争就业中赢得主动。此外,该市组织有关部门制作多部专题片在村屯巡回播放,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及时发布“阳光工程”信息,深入开展“劳务输出进万家”、“打工不培训、赚钱也费劲”等宣传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和支持“阳光工程”培训的良好氛围。
该市以市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乡村教育资源,构建了多层次、高标准、全覆盖的“阳光工程”教育培训网络,为保证“阳光工程”培训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市劳转办把提高培训质量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加大对培训转移就业质量的考核力度,并根据市场用工需求,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进行订单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务工技能。年初以来,先后培训输出农民924人,近三分之一的人员已成为用工单位的技术骨干,涌现出一大批“打工明星”。这个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完善服务为手段,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用工需求、职业指导、推荐就业“三位一体”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培训与就业良性循环发展。该市积极引导培训基地与用人单位和劳动力市场对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培训与输出互动,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劳动力转移目标。经过“阳光工程”技能培训的农民,主要在北京、上海、杭州、大连等大中城市和本地用工规范、收入稳定、就业环境好的企业就业,月收入都在1300元以上,在杭州从事缝纫工作的月收入1500~3000元,在大连从事电焊工作的月收入2700~3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