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逊克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始终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直接、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为突破口,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
广大农民的难题就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逊克县切实把解决广大农民“增收难、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问题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解决“增收难”。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绿色特色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绒山羊、大鹅、肉牛等优势特色品种的养殖规模,2007年畜牧业产值实现8429万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双带”作用,强化宣传引导、创业培训、市场对接和维权服务,不断提高输出数量和质量。解决“行路难”。把解决农民行路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狠抓农村公路建设。2007年投资3058万元,建设农村公路140.7公里,全县硬化通车总里程393公里。解决“吃水难”。两年来,在58个村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3.8万人,自来水普及率54%。解决“就医难”。投资185万元,完成了逊河等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全面落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95%。累计发放医疗补偿金146.72万元,参合农民住院患者受益率超过省级规定标准0.2个百分点。实行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农民群众“看不起病”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解决“上学难”。两年来,投入3000余万元,完成了D级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改建16所学校,调整了学校网点布局,优化配置了教育教学资源,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不断提高学生住宿补助和交通补贴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级中学入学率达98%。
逊克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抓试点示范,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根据人口较少、乡镇、村屯分散的实际,客观综合了小城镇建设、中心村建设,乡村合并三种因素,从长远角度出发,确定了“三镇五十村”的新农村规划布局和乡村定位。同时科学确定试点范围,强化对试点村的指导和扶持,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弱村的发展,缩小了弱村与强村之间的差距。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县多措并举,力求实效。针对干部群众面对新农村建设不知如何下手,存在“等、靠、要”等思想问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大讨论”,对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开展“七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上级政策和本地典型,努力实现“要我建”向“我要建”的转变,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实施大培训。两年来,共组织宣讲团47个,驻乡进村入户,宣讲政策和实用科技,共巡回宣讲辅导386场次,培训面达90%以上,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广大党员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行“大民主”。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凡是农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通过村民议事会决定,把权利交给农民。两年来,全县试点村农民自筹新农村建设资金560万元,义务出工出劳近2万个工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