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去年6月28日第三版,以《热衷收藏辞书的奇人——记省收藏家协会会员王英余》为题,所报道的黑河石油分公司这位原办公室主任,如今不但在北京被京东、中国收藏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还因在北京东燕郊开发区学院街,用其发运到首都的1200余册辞书,在租来的房子办起一个公益图书馆,被媒体报道后成为一名新闻人物。
《中国建材报》、《中国建材报网》在报道时说:“早些天就听说有一个退休老人,把他毕生收藏的辞书全部献出来,让燕郊周边的人免费观看。在还没见到主人之前,我们猜想着一定只是一个很小的房子,有很少的书。一个人一辈子能珍藏多少书呀。然而一切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王老不愧是收藏专家,他所收藏的辞书之多、之全、之广,实在是令人惊叹。”
从出现在报道中的下列文字中,可以看出京城记者为之惊叹的亮点:
“王老确实是我见过的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好多书包括康熙大字典、中文大辞典,历经数年,但保存得还是很完好。”“采访完记者很感动老者的行为和精神,老人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收藏爱好,最后又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办了个辞书馆,对外免费开放。这在京东地区是第一人。我们希望更多喜欢研究语言和中国汉语的人去王老那里看看。”“辞书馆被老人收拾得很干净,也很整洁,辞书馆里涉及各个学科的书籍。”《京东网》开展的“收藏辞书奇人就在我们身边”的讨论,网友们纷纷发表意见,给予了高度赞许:“老人精神让人感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老人家的精神尤其让人敬佩!”“该人开办公益性辞书馆,向社会免费提供文化服务,精神可嘉。个人的收藏品为社会所用,为收藏界提出一个藏品属性问题。书与其它藏品不同,受书纸保管期的限制,会自然风化腐蚀,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才是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目的,此事的新闻价值很高。”“希望大家有机会都去老人的辞书馆看看,到那时才能真正感受到老人的博爱与宽宏,才能看到中华文化渊源的一角!”“辞书收藏那么多,可真不容易,是一个新的收藏项目,必然带动起一个收藏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