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江农场的人都说,大西江有个领路人,有个主心骨。他,就是大西江农场场长——侯方武。
侯方武知道,农业是农场的主导产业,要兴场必须先稳农。他创新思维,从五个方面入手,有效推进了农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三年累计投资5445万元,引进6套大型国际先进的农业精准机械设备、15台1076收获机、2台T180拖拉机、13台气吸式播种机等,购置了先进的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设施,建设了垦区一流的农机中心服务站、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现代化检测中心、种子处理中心、粮食仓储中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入手。根据气候、土壤墒情和市场行情,压豆、扩麦、增经,麦、豆、经(饲)作物比例调整为3.5∶5∶1.5,农作物轮作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优质高油大豆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入手。推行先进技术和栽培模式,增加科技含量,实施保护性耕作,建立了基地型、外向型、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从创新发展观念入手。提出土地资源低成本扩张的外向型农业经济发展思路,连续五年在嫩江中储粮基地签约租种土地1万公顷,利用现代精准设备组建了四个场外机械化管理区,构建起了少数人种多数地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从合理整合生产要素入手。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农机跨区作业、农业技术推广、飞机航化作业范围逐渐由局、场周边农村向周边劳改农场、部队农场以及省外内蒙古地区一些农场延伸,三年共完成农机跨区作业面积277万亩,累计创收1956万元。
为加强对农场行政运营模式的管理,侯方武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建立以农业成本逆控为中心的晒场、农机成本逆控及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费用逆控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了财务管理,增强了财务预决算透明度,八项费用指标得到科学控制。鼓励农场多业齐上,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07年底全场从事非国有经济户数达到3375户,占总户数的80%,从业人员6750人,从业项目近百种。实施城镇带动战略,营造现代化中心城镇。全场投资16147万元,拆迁住房1000余户,新建和维修各类楼房102栋,总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场直地区硬化10万平方米,种植草坪16万平方米。闭路电视、自来水入户率100%,电话入户率85%,场直楼房入住率达78%。
侯方武自担任大西江农场场长以来,农场先后被评为总局先进党委、文明城镇、卫生城镇、文化先进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被列为省旱作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评为省生态模范小区、平安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全国一百个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场之一、全国农垦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场、现代精准农业机械示范场、黑土地治理示范场。
侯方武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更是一名优秀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年来,他从没有放弃农业科研工作,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各种奖项和专利。1999年,《ZTB-7540轻型折叠液压耙》获得全国农林水产系统职工科技成果奖、液压折叠精点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大豆垄上双行中耕机》项目获省职工技术优秀科技成果奖、2000年论文《利用深松根技术消灭根部杂草的试验报告》、《农业公司实体运作浅谈》分获省农垦总局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2MBJ-810 型行间覆膜播种机》和《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他的科研成果为农场的科技进步和农业增收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还先后被省科技厅等授予创新能手和青年星火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黑河市第四批拔尖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