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采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素质学校、狠抓科技下乡等多种措施,大力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和技能培训,通过让全市18万农民的头脑先“富”起来,全力打造新型农民,加快了致富奔小康步伐。
这个市将市委党校、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分别确立为农村干部素质升级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并与市农广校、农机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同组合成北安市新型农民培训中心,全力打造农民文化与科技培训“平台”,并根据外出务工农民需要,免费进行汽车驾驶、机动车维修、裁剪缝纫等实用技术培训。几年来,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培训出来的新型农民达4300余人,就业率87%以上。
为健全农民素质教育网络,让农民头脑先“富”起来,该市在全市9个乡镇及62个行政村设立了98所乡村“农民素质学校”和115个村屯教学网点。一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聘请涉农部门专家、教授和致富能人、生产大户等,把好信息、好技术、好经验等通过集中办班的形式传授给农民;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培训,想学啥由农民自己“点”。东胜乡借助农民素质学校举办保安职能、餐饮服务、农机原理等培训班,接受培训的321位农民分别被北京海淀区和青岛开发区的大单位、大企业录用。
这个市还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普之冬”和“乡村科技大集”等系列活动,把党的富农政策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送到村屯,送到农户的家门口儿。市文明办为办好“三下乡”农业知识巡讲主题活动,购置了9台放映设备、6大类100余套农业实用技术光盘,并特意从安徽、吉林等地聘请大型农科研单位的专家,有针对性地深入村屯,通过集中面授培训、分散流动指导、现场实验演示、播放光碟观摩等形式,为农民现场讲解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新科技;市委宣传部组织20余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专家组成了“科技下乡小分队”,常年分赴乡镇村屯和田间地头为农民排忧解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