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五大连池市朝阳乡,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发扬当年的抗联精神,从落后走向发展,从贫穷走向富裕,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一
在抗日战争期间,朝阳乡曾是北满地区军民进行抗日斗争的中心枢纽,是抗联三路军的后方根据地和诞生的地方,中共北满省委书记张兰生等20多名抗联将士在这里壮烈牺牲,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侵的壮丽篇章。
然而,朝阳乡过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加快朝阳乡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他们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首先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朝阳乡是一个山区乡,各村使用的都是大口井,人们食用的都是地表水,由于受环境污染和地表腐蚀质的融入,存在着有害物质,长期饮用,损害了群众的健康。自2003年开始,通过五市水务局和民政局申请资金40万元,在朝阳村、奋斗村、梁山村和朝阳学校打了4眼100米以下的深水井,经化验水质类型均为重酸钙型,人体需要的各种矿物质含量丰富。
二
朝阳乡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发展的一大难题。自2003年以来,五市交通局投资700多万元,于2004年修通了红卫村至红旗村长达42公里的通村路,2006年修通了红卫村至东风村的路,使这条人们走了30多年的沟沟坎坎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2007年又连接了双河村至金山村至奋斗村,结束了两村之间没有路的历史,三条主干线的修通,改变了全乡交通的落后现状,班车通进了村屯,基本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
三
由于长时期的经济匮乏,导致了教育的落后,全乡微型学校多,学校危房多,学生流失多,教育质量低等三多一低的问题。在地方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市政府利用一切能向老区倾斜的政策,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一栋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率先在全市实现了集中办学,整合了师资力量,改善了办学条件,彻底改变了三多一低的现象,提高了入学率和教学质量。
五市老促会还协调市广电局向老区优先提供了卫星接收设备和多路微波设备,使90%以上的村民能够收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丰富了老区人民的文化生活。2003年,黑河老促会联系有关单位为朝阳乡政府安装了第一部载波电话,开辟了朝阳乡历史上无线通话的先河,之后,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分别投资100多万元,优先在朝阳乡建立了通讯网络,覆盖面达到了100%,手机走进了家家户户。
2007年,又以外引内联的方式投资40万元,改造了乡卫生院,恢复了合作医疗,原来的破平房变成了楼房,购置了较先进的医疗设备,方便了患者,解决了农民治病难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困扰朝阳乡多年的五难问题相继得到了解决,为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四
由于朝阳乡地处山区自然灾害频多,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空间小,致使农民人均收入多年来始终徘徊在1000元左右,有400多户,1600多人,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处于贫困状态。
自2003年以来,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他们一方面为农户协调贷款,同时通过市扶贫办向国家申请资金59万元,修缮和新建了两处畜牧站,配置了相应的防疫、医疗设备。招商引进内蒙兴源集团,建立了蒙阳冷冻厂,有了老区自己的龙头企业,投资450万元,分别在本乡和和平镇建立了两条屠宰流水线,年可屠宰羊2万只,牛1000头。现在朝阳乡的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连续两年畜牧业人均收入达1400元以上,占人均收入的45%。
五
根据朝阳乡的气候特点,他们大胆地进行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在最北部的红旗村进行了芸豆种植的尝试,并以奶白花芸豆为当家品种,结果种植芸豆的效益高出了麦豆效益一倍还多,接着又引进了“中白”“日本白”“英国红”等品种,芸豆种植管理简单,产量高、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很快由一个红旗村普及到了全乡,依靠种植芸豆富了红旗村,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就有50多户,占总户数的58%。近两年来,芸豆种植面积在全乡达到了总面积的85%以上,在2006、2007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中,种植芸豆使农民灾年不减收。
通过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扩大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的人均收入在几年中上升了4个大的台阶,由2000年的不足千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4300元,今昔对比,朝阳乡革命老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了“庄稼丰收牛羊壮,甘甜清水润心房,合作医疗农民乐,老区学生住楼房,产业发展致富路,高高兴兴奔小康”的喜人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