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北镇积极依托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引导广大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并采用大棚滴灌等技术,增产、增收见实效。通北村王凤光、刘树军、齐春林等8户农民联手,向上争取配套资金68万元,每户自筹1.3万余元,建设大棚20栋,自5月中旬开园上市以来,仅黄瓜一项每天能卖200公斤。刘淑艳高兴地说:大棚里正月种小白菜、萝卜菜、育黄瓜苗,种豆角、香瓜,一直要忙到“十一”以后。每个大棚都采用滴灌设备,虽然投资大点,但节水不说,灌溉也均匀,还省了人工。一个棚纯收入八九千元。
据了解,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北安市积极组织市农委、水务等部门对广大农民进行资金落实、技术指导。目前,基地已建成日光节能温室8栋,塑料大棚20栋,打配套灌溉机井8眼,铺设喷灌设备28套,总投资8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