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辉区农民白天生产劳动,晚上或农闲时聚在一起看书阅报、吹拉弹唱,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农民的业余生活怎么活跃?”这是爱辉区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着力解决的问题。他们把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在政府帮建的同时,采取财政支援、联合共建、捐赠赞助等形式,鼓励支持农民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文化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四嘉子乡农民张静说“现在大家伙儿一闲下来就参加文化大院活动,那日子是天天唱着过。我们参加过全省农民文艺调演,还得了金奖呢。”爱辉区发展农村文化注重挖掘特色,创建“一村一院一品”的文化格局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品位。他们将具有不同特点的村定位为“戏曲村”、“乐器村”、“舞蹈村”、“说唱村”等并经常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到各村进行指导和文化交流。目前全区已建立内涵丰富、形式迥异的特色文化村66个。在全区最早成立“农村文化大院”的张地营子村,相继成立了“春之声”、“夕阳红”、中青年活动组、半边天乐园、少儿天地等5个文艺团体,涵盖了老中青幼四个层次。每天早晨上百人的队伍在小学院内做健身操,晚上文化大院内更是聚集了拉二胡、唱京剧的人们,有时还可以看到一家祖孙三代坐在一起吹拉弹唱的情景。
为构建农村和谐文化爱辉区重点加强了服务网络建设。一方面着力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为突破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和干部考核指标着力搭建文化阵地培育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亮点。另一方面确立了“种”文化的全新理念。区委、区政府创造条件,给予农村文化带头人培训、学习的机会,每年全区各专业团体都要定期深入村屯,对农村文化骨干进行一对一帮扶,培养了近千名乡土科技文化人才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全省乃至全国的乡土文化带头人,为农村长期开展文化活动增添了活力。
政府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了村民与村民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和谐、融洽。农村乡土文化的健康蓬勃发展,为爱辉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