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逊克县:硬汉张兴成闯关东 6.23
http://heihe.dbw.cn   2008-06-23 09:46:53

  硬汉张兴成闯关东,思维活跃的个性让这个生产大队的队长致电省长:“拼了命”也要开荒种地,保证打下粮食全部交给国家——不安分的闯关东硬汉

  2008年5月,记者走进逊克县逊河镇有名的“张家大院”——张兴成的家。

  由于主人不在家,张家显得有些清静寂寥。从1990年老人当起家庭顾问,一直悠闲地生活在这个院子里,张兴成的儿子介绍院中的山丁子树、李子树都是老人亲手栽下的,如今正处在开花的季节,远在山东老家探亲的张兴成和老伴十分惦记,前一天还打电话询问是否喷了药。

  走进屋内,全国劳动模范的证书赫然摆放在柜子的最中央,墙上的照片记载着20多年来这个家族的变化,同时让记者看到了这个家庭农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包干到户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推行的时候,45岁的张兴成正是逊河镇延河大队的队长。从打闯关东来到逊河,他凭着思维活跃,做事认真劲儿,当过木匠、队里的出纳,最后当上了大队队长。当队长期间,他总琢磨“大锅饭”不是个事,当时农民家里穷的叮当响,都想私下里挣点钱,可又不敢,队里人心涣散,谁也不服管,他觉得这队长当的窝囊。

  1981年,张兴成找到县领导,要自己开荒种地。县里的一位领导说:“没那回事,不能个人干。”他琢磨广播里都讲了国家政策,难道还有错吗,一定是没传达到县里,给省长写封信问问吧,急性子的张兴成说写就写:

  “黑龙江省政府省长:

  我是逊克县逊河镇延河村农民,看着大片的土地荒芜掉,我感到可惜。我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我听说关里家都搞承包到户了,我也想试试。如果国家能帮我,我就领着老婆、孩子一锹一镐把村里未开垦的土地开垦出来,打下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半个月后,盖着省政府、省开荒办、省土地局三个大印的复函摆在了他家的饭桌上。

  张兴成热泪盈眶,想不到党和政府拿他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真当了回事儿。

  第二年一开春,逊克县委书记带着各部门领导来到张兴成家,拉着他的手说:“老张,好好干,县里会支持你。”

  书记走后的当天晚上,张兴成领着儿子、女儿、老伴开了家庭会议。老张不仅有山东人的倔脾气,还遗传了山东人的家长专制作风,喜欢“一言堂”,他说:“你们知道我一直想干成点事儿,咱家要做买卖,去大城市,但咱家种地,就得在屯子,咱们先凑钱买个拖拉机,以后再弄个‘康拜’,咱这里这么肥的地就不信不挣钱你们都年轻,山里少见人多见天,有困难咱克服,没铁匠、木匠,爹都会,老大、老二开拖拉机……”

  家庭会议开了半宿,儿子、女儿一直听爹的,这次也不例外,全员通过。

  家庭农场孕育出全市第一个“万元户“,8000元起家,靠国家政策和不服输的性格,闯过一个个难关,农场从单一的土地经营走向多种经营———把致富的步子迈得再大些

  1983年初,一支家庭队伍向深山里进发了。

  初春,大山里空旷孤寂,尺把深的积雪把田野盖得严严实实。冷风刺骨,地还冻得实实的。

  张兴成全家九口人这个时候搬家住进了地营子。

  他打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他和大儿子商量并通过家庭会议决定:卖掉三栋茅草房、6头牛,全部家产8000元,用这钱,买一台拖拉机和几样农机具。

  大山里空落落的,只有一栋四处漏风的“拉合辫”的茅草房,全家人迎着冷风,住进了这栋茅草房。

  第二天,他就领着几个儿子和泥抹墙,又在屋里搭了几个简单的间壁,两个儿子、女儿和他一人一个格,屋里烧一个大铁炉子,从南到北一个大通铺。门口垒砌炉灶做饭,全家人一冬天吃了20多袋子土豆。

  第一年,全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一台拖拉机种了18公顷小麦,17公顷黄豆。秋收时,正赶上那年雨水大,地陷一尺多深,18公顷小麦全家人用镰刀割的,一点点背回来。当年,总产10余万斤,全部交给国家。农场一分钱也没分,每人一个工记两元,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农场新增了一台重耙、一台中耕机和一头牛。

  逊克县委书记、县长来了,帮他出谋划策,帮他贷款,换明年的麦种,又帮他买了一台拖拉机,一台收割机。黑河地委书记于万岭带着各市县委书记来了,在延新农场开现场会,市里重点扶持,号召全市向张兴成学习。1985年,国家奖励延新农场一台东风140汽车,专门扶持农村专业户。省委书记来了,专门来到他家里。张兴成做梦也没想到,握了一辈子锄把子的手,会跟省委书记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一握仿佛给张兴成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他和他的延新农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乡亲们把他的绰号由“万元户”改成了“张大干”。

  “张大干”的延新农场每年都以开垦15公顷土地的速度递增,农机具不断更新换代,如今大型农机具达到7台套,家里的汽车也几经更新换代。由东风140换成跃进131,再换成解放大平头,如今他的儿子们已各自有了越野车。

  他的农场越来越兴旺,引来不少村民来此落户……

  1988年国家的改革重点是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确立了农户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张兴成再次感觉到国家政策对农民有利,他又一次召开家庭会议,告诉家人:“国家是想让咱农民富起来,咱家已经先迈了一步,就应该把步子迈得再快点。”于是,逊河镇站前饭店出售,他花了3万元买下来,给姑爷开饭店,后来改为旅店。三儿子结婚后,他又在街面上投资10万元买了一处房子开了一家雪原商店。让二儿子开上家中的解放大平头往哈尔滨跑运输,出去时拉家中的粮食,回来时给商店拉货,两全齐美。投资10万元建立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镇中心农贸轻工市场,办起了牛场、猪场和鸡场。

  张家的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的雏形已初步建立。

  兴成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建起来了,但在企业最兴旺时,张兴成却将企业交给了子女们,当起了顾问,致力于公益事业,过上了悠闲的生活——曾经“张大干”

  如今“大撒把”

  1990年,正当农场红红火火时,张兴成辞职不当场长了,而当上了顾问。他说:“自己岁数大了,现在不撒手,何时才能撒手?孩子们现在不干,啥时能会!”他因此退居“二线”。但虽然退下了,他却要做一件事关家族企业今后发展方向的重要事情——推行全员有限责任制。

  因为自组建家庭农场以来,始终实行“家长制”管理方式,由于摊子铺大了,经营项目多了,随之出现了大帮轰、小帮混、人心散的问题,张兴成急在心里。他凭着跟县里有关部门的老关系,请专家、请懂经济的人帮助,1994年正式成立了“兴成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组织运作程序规范公司行为。在经营管理上,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种植业目标管理,即年初确定生产目标,年终兑现奖惩。商店实行定额管理,年初确定纯利润基数,完不成处罚,完成超额部分的60%由经理自由支配,养殖业和市场实行定额管理、按季考核,兑现奖惩。

  兴成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解决了农场生产经营中职责不分、任务不明的问题,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也让张兴成心里有了底,这回可以安安心心地退下来。

  在退下以后的日子里,他组织人力财力为镇内维修巷道;出资5万元建立农场学校;出资5万元为农场及周边接电;拆借资金10余万元帮有困难的农民种地,为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4万多元……

  在兴成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的账面上记载着从1983年以来,每年公司向国家上缴利税平均为15万元,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延新农场从1983年向国家交售粮食20万公斤起,每年都以百万斤的数目向国家交售粮食,到1995年延新农场每年生产粮食100多万公斤,25年下来有2000多万公斤的粮食入了国库。

  目前,张兴成已彻底把家业交给了子女们。

  在没有张兴成的统领下,兴成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产权之痛。“亲兄弟、明算账”,“分家”在风平浪静中悄然完成。兄弟们说,“分家”也可叫做“调整”,家族企业需要过渡和规范,他们希望在各自的平台上尽情释放能量,需要时相互一定会施以援手。

  大儿子负责管理延新农场,小儿子负责雪原商店和养猪场,女儿负责站前商店,大孙子张海继承父业,帮家里打理农场的事宜,其他的孙子们都在读大学,分别在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科技学院、佳木斯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上学。

  张兴成今年75岁了。今年一开春,老两口就带上存折,来到山东老家海洋县会亲访友。采访中虽然没有见到老人,但记者与他通了电话。电话那头的张兴成声音脆朗,他说:如今自己身体很好,什么毛病也没有;海洋县气候好,又听得都是乡音,心情很舒畅。他认为儿孙们都大了,有各自的想法,这是很自然的事。他们那个时代是靠胆识和出大力发家,现在需要的是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如今的年轻人比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强多了。自己年岁大了,跟不上形势,现在需要自己养好身体不让儿女操心。他希望儿孙们脚踏实地做好各自的事情。

作者: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